劉薇
摘 要: 隨著中高考的不斷改革,聽力部分權重加大,聽力考試將受到更廣泛的重視。作者所在學校是新興城市化區域內的公辦初中學校,以本校初一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課堂觀察及教師學生、訪談等實證研究,分析了影響學生聽力成績的原因:主觀方面主要體現在語言知識基礎積累不夠、聽力習慣不佳及文化背景知識缺乏;客觀方面主要受教育環境、教學方法的影響。同時,在研究改善中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四個案例的基礎上,提出了如何幫助新興城市化區域內初一年級學生提高聽力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 課程標準 初中英語 案例研究 教學策略
一、引言
聽的能力是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重要成分之一,以聽來獲得信息及感受不僅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基礎,還是提高說、讀、寫技能的有效途徑,故培養學生聽力能力是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队⒄Z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初中畢業時:“能根據語音語調和重音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談話,并能從中提取信息和觀點;能借助語境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聽懂接近正常語速的故事和記敘文,理解故事的因果關系;能在聽的過程中用適當的方式作出反應;能針對所聽語段的內容記錄簡單信息。”(新課標,2011,P11)
二、本校初中英語聽力現狀分析
筆者所在學校生源大都來自新興城市化區域內社區居民、征地拆遷農民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
筆者采訪了初一學生對英語聽力的看法,絕大多數學生在小學沒有上過英語聽力課;超過一半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聽力水平不夠好,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聽力訓練和語音語調訓練;還有一部分學生對初一年級開設課堂聽力活動的參與度不高。筆者在與本校4位英語教師探討聽力訓練和牛津教材Integrated skills對初一學生聽力水平的影響時,發現以下現象:在播放聽力材料時,由于語言知識匱乏和聽力技巧欠缺,基礎薄弱的學生易于放棄持續聽;與此同時,教師的授課方式或教學設計也影響學生聽的興趣。
三、改善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的案例研究
為改善新興城市化區域內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筆者通過研究四個案例,分析提高初中生聽力能力的有效教學策略。
1.劉珊珊(2011)研究了將任務型英語教學理念運用到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的實踐,開展了初中任務型英語聽力教學實驗。實驗結束后,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得出,任務型聽力教學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而且在提高學生認知水平及改善學生學習情感狀態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劉珊珊,2011)。
2.張冠文(2013)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闡述了基于詞塊的聽力教學,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對比以前同一內容的聽力教學,如果沒有結合詞塊進行聽力教學,則學生的聽力題目正確率低,內容瑣碎,難以理解文章細節和綜合分析信息。如果結合詞塊進行聽力教學,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圍繞詞塊快速捕捉相關信息,正確率高(張冠文,2013)。
3.朱麗君(2012)提出了聽力教學的新方法,即活動教學法的嘗試。以江蘇省如皋市石南初級中學初一年級兩個班的74名學生為實驗對象,使用了如皋市小升初統考試卷作為前測試卷,記錄了他們的聽力成績。其后進行了為期一個學期的聽力活動教學法實驗,并通過考試、調查問卷及訪談檢驗實驗的結果。結果發現活動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實驗班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朱麗君,2012)。
4.王琨(2012)研究并論證了朗讀能夠使聲音辨別系統將聲音信息轉換成語言信息的過程更嫻熟,因此可以應用于聽力教學并且提高聽力理解的能力(王琨,2012)。實驗組的學生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朗讀訓練之后,聽力水平相比控制組的學生有了更快的進步。學生在英語單詞、句子方面及語篇的聽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所以朗讀訓練可以應用到英語聽力教學中來改善教學效果(王琨,2012)。
以上案例表明,從不同角度證明任務型教學法、詞塊教學法、活動教學法及朗讀教學法,強調了英語聽力學習的目標,發揮了學生聽力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英語聽力教學的效率,對于提高中學起始階段學生英語聽力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四、提高新興城市化區域內中學起始階段英語聽力教學的策略
1.利用任務型教學模式改善Integrated skills的教學效果
牛津教材每個單元的Integrated skills就是最好的聽力訓練材料,也是最能體現新課標提出的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教學板塊。在聽力教學中,教師應考慮到新興城市化區域內初一學生在起始階段英語基礎的差異性,對Integratedskills聽力內容二度處理,分解成若干個過渡性的任務,以此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降低聽力的難度,通過鼓勵和引導,讓學生完成這些聽力任務,從而獲得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養聽力興趣。
2.開展基于詞塊的聽力教學
基于詞塊聽力教學的優勢,在于在初中起始階段聽力教學中嘗試使用這種方式可以減少對聽力中句子和短語的理解障礙。因為借助詞塊學生可以快速捕捉大部分的關鍵聽力信息,這樣可以使學生避免出現對于某個句子或篇章的不理解而導致情緒波動或注意力不集中(張冠文,2013)。特別是對初一新生群體,加強詞組記憶,開展詞組練習或競賽,關注詞塊的收集整理,不僅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的英語學習,還大大增強了對聽力的自信心。
3.結合活動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在中學起始階段英語課堂上,教師不僅應盡量使用英語教學,而且可以結合活動教學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配合課堂教學,教師可以推薦一些聽力材料讓學生自主學習改善聽力,譬如VOA美國之音、BBC英語及英文原版電影等,不僅有助于熟悉英語發音,提高英語聽力水平,還有利于了解西方文化。
4.中小學銜接教學中重視音標朗讀等基礎性訓練
堅持引導學生不斷強化朗讀的作用,可以彌補新興城市化區域生源英語基礎參差不齊的弱勢,通過加強音標學習,提高聽辨能力,為學生英語聽力理解能力的改善打好基礎。如前述,本校地處新興城市化區域,生源和學情復雜,雖然英語基礎不同,但所有初一新生在起始階段都需要學習同樣的語音知識,利用這個機會,教師應以充分的音標朗讀訓練夯實單詞發音的基礎,輔以擴大詞匯量,逐漸提高學生的聽辨能力。
五、通過校本培訓豐富教師自身英語文化背景知識
目前新興城市化區域內初中英語教師師資水平也不均衡,意識到這個問題后,很多區域的教育部門投入人力物力加大英語教師的師資培訓力度。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教師需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同時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以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新課標,2011)。
六、結語
英語教師在客觀、正確地認識這些制約因素的基礎上,應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將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有效利用任務型教學、詞塊教學、活動教學及朗讀教學等策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囿于筆者研究的領域有限,后續筆者將會結合心理情緒、母語干擾、宏觀微觀聽力教學等因素、對新興城市化區域內中學生英語聽力教學產生的影響,提出更適合區域內中學起始階段英語聽力教學的策略。
參考文獻:
[1]劉珊珊.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王琨.朗讀訓練在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2.
[3]張冠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嘗試開展基于詞塊的聽力教學[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3.
[4]朱麗君.活動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有效性研究[D].揚州大學,2012.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