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珊 解斌
摘 要: 在約翰·福爾斯的作品中,《法國中尉的女人》是最受歡迎的小說。自小說問世以來,國內外評論界對女主人公薩拉的形象進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本文在女性主義思想的觀照下對薩拉進行分析,認為薩拉雖具有女性主義意識,但其女性意識沒有完全覺醒,女性主義不徹底。
關鍵詞: 女性主義 《法國中尉的女人》 薩拉
一、引言
約翰·福爾斯是當代英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壇享有盛名的作家。其作品《法國中尉的女人》主人公薩拉強調自由和男女平等,是一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女性主義者。但同時薩拉也具有時代賦予的局限性,女性主義不徹底,因而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二、《法國中尉的女人》的簡介
小說的寫作源于1966年秋,福爾斯偶爾看到一個女子孤零零地站在荒涼的萊姆里季斯碼頭,眺望著大海。他并沒有看見那個女子的面孔,但她帶有維多利亞風味。
小說發生在1867年的英國,貴族青年、化石學業余愛好者查爾斯到小鎮萊姆遇到薩拉——被小鎮居民蔑稱為“法國中尉的女人”的人。她與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格格不入。他熱烈追求薩拉,為此與蒂娜解除婚約。然而薩拉雖鐘情于他,卻對他若即若離并悄然離去。苦苦尋覓了兩年后,在前拉菲爾派畫家羅塞蒂家找到了她。此時她已是一個全新的女性。
三、女性主義思想概略
1.菲勒斯中心主義
菲勒斯中心主義也就是人們一般所說的男權中心主義。菲勒斯中心主義的提出是對男性的膜拜,認為他是力量和生產力的代表,認為女性都有對“菲勒斯”的嫉妒。
2.雙性同體
英國女作家弗吉利婭·伍爾夫的“雙性同體”(androgyny)思想來源于柏拉圖的說法。在遠古時代男女本來就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只是由于理性將他們分成兩半。這就是為什么男女拼命要向對方靠攏,相互吸引,因為男女本來就是“雌雄同體”的一個整體。伍爾夫觀察到這種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類比:個人的心靈中需要保持男性和女性心靈的平衡。如果某人是男性,那么大腦中的女性部分還應該起作用;對于一個女性來說,她必須和體內中的男性交往。正如純粹女性氣質的心靈沒有創造力一樣,純粹男性的心靈也無創造力。
四、結合女性主義思想分析《法國中尉的女人》中薩拉的形象
薩拉體現了男性和女性思想在她身上的“雙性同體”。她具有女性的弱者思想,她向查爾斯哭訴她的狀況,她說“我沒有人可以依靠”,這無疑激發了查爾斯巨大的同情心,幫助她的欲望更加強烈。她還說“我并不甘心”、“我不該忍受那么多痛苦”,表達了她對自己目前狀況的不滿和絕望的心情。她甚至說:“我為什么不是弗里曼小姐?”以此表現了她對自己出身的自卑和對高貴出身的向往。在她的內心深處存在女性弱者的極其自卑和迫切改變自己的命運的想法。見到查爾斯,她像找到了救命稻草:“您是我最后的指望了。”“假如我得不到幫助,我一定會發瘋!”她苦苦哀求查爾斯。此時的莎拉存在依附男性的弱者思想。當查爾斯給了她十枚金幣后,她欣喜若狂,“她每天晚上都要像第一次那樣數數這些金幣”。這里的薩拉只是一個普通的沒有經濟獨立的女性。但同時,薩拉又具有同男性一樣對自身主體地位的追求和對自由的理性看待。比如莎拉主動吸引查爾斯,促進查爾斯的改變。再比如莎拉最終在第三個結尾中,以告別查爾斯、拒絕婚姻的方式沖破了男性主體/女性客體,男性拯救者/女性被拯救者,男性導師/女性追隨者的等級關系的束縛,捍衛了自己的自由和主體性,不再僅僅是依附于男性的弱者。所以薩拉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雙性同體”的思想。
但是,小說中的薩拉還是存在對菲勒斯中心主義的肯定,對菲勒斯的羨慕,女性主義不徹底。薩拉也曾夢想和一個善解人意、關心、愛著她的紳士結婚,也曾認為法國中尉就是她不幸生活的拯救者。她崇拜男性的力量,追求男性力量。“我最佩服他的勇氣,他很英俊,他給予了我從未有過的關心和愛護。”對法國中尉的男性崇拜最終讓莎拉體會到了生活的痛苦和現實的殘酷。后來遇到查爾斯,薩拉渴望“亞當”來填補心中的空白。莎拉說“我求你啦。我還沒有瘋。除非你幫我……我只能求助于你啦。你并不是冷酷之人,我知道的,你很善良。”她羨慕查爾斯所具有的男性權力,同時把查爾斯這個男性,作為她獲取幫助、生存下去的最后依靠。可見,一定程度上,莎拉還是羨慕男性,把男性作為掌握女性命運、給予女性權力的主體。
五、結語
約翰·福爾斯塑造的薩拉,具有女性主義思想,是一名強調自由和男女平等的新女性,一個處處與維多利亞的時代成規背道而馳的女性人物。但薩拉并不是一位完全的新女性,女性意識還不徹底,還存在依附于男人的觀念,而這是女性成功的一大障礙。女性要想成功,應該用自己的知識與美德,以及更遠大的抱負,贏得尊敬,得到男女兩性的平衡。
參考文獻:
[1]Selden,R.P,Widdowson.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羅斯瑪麗·帕特南·童.女性主義思潮導論.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弗吉尼婭·沃爾夫.一間自己的屋子.北京:三聯書店,1989.
[4]李燕秋.《法國中尉的女人》的女性主義解讀:析福爾斯筆下不平等的兩性關系.碩士論文.上海交通大學,2007.
[5]吳慶宏.弗吉尼亞·伍爾夫與女權主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6]約翰·福爾斯.法國中尉的女人.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