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純
摘 要: 對初中生來講,興趣是他們注意力集中的主要動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尤為重要,是上好信息技術課的前提條件。
關鍵詞: 初中 信息技術 興趣
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興趣是他們注意力集中的主要動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尤為重要,是上好信息技術課的前提條件。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培養初中生對信息技術課的學習興趣。
一、用“游戲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毫無疑問,學生對游戲最感興趣,在教學中如果能夠適時引入游戲,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具有較好的作用。當然,游戲的引入要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實現有所幫助。例如,在我所教的農村中學,初中一年級學生剛接觸信息課,大部分學生沒見過電腦,更別說玩電腦,學生對鼠標的使用非常陌生,而練習鼠標的操作非常枯燥無趣。對剛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生來講,如果第一節課就感到無趣的話,他們就難以學好這門課程。因此,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在鼠標各種基本操作的教學中,我讓他們以玩游戲的方式練習鼠標的單擊、右擊、雙擊和拖動。通過游戲,消除了學生對電腦的陌生恐懼心理,熟練地掌握了鍵盤和鼠標的運用技巧,達到了鼠標使用的教學目標。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把“游戲”適時引入課堂,把學生潛在的學習勢能轉化為動能,就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利用“動畫片”激發學習興趣
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是很強,形象思維仍然占主導地位。因此,初中生對信息技術課相關知識的理解非常困難。但是學生對有動感、有情節故事和有強烈色彩的動畫片有極大興趣。例如,在電腦各部分硬件的組成的教學中,我把《開天辟地》教學光盤中設計的動畫片直接搬上課堂。動畫片中,動畫人物小明和小強結合人體各部分的作用將電腦各部分的組成和作用介紹得一清二楚,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
三、利用學生的“好勝心”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個人都有很強的好勝心,特別是十幾歲學生的好勝心更是表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適時組織學生開展競賽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教學目標的好方法。比賽既能活躍學習氣氛,又可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學生在競賽過程中更達到了“練”的目的。例如,在鍵盤操作練習時,我組織了鍵盤錄入比賽;在畫圖教學時,我組織了最佳小畫家比賽等。
四、利用學生的“不規范作品”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何為“不規范作品”?不規范作品就是學生沒有按要求制作出來的作品。這類作品受既定教學目標的束縛,教師一般會認定為不合格作品。其實,這種處理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強化教學效果,反而可能會扼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長此以往,更可能會磨滅學生個性,降低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的興趣。其實,我們如果“合理利用”不規范作品,則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在教學“使用WORD中自帶的繪圖工具來繪制一個矩形魚缸”時,提出如下要求:(1)運用復制與粘貼,組合成一個長方體魚缸。(2)魚缸中要有金魚(金魚圖片在硬盤上),目的是讓學生熟練掌握基本圖形的畫法、復制粘貼和插入的使用。但是,有些學生作品的魚缸并不是矩形的,而是圓柱體、球狀甚至是不規則的形狀;更有一部分學生的作品中除了金魚外還添加了水草、烏龜等。顯然,這些學生的作品沒有按我的要求去做,可我不但沒有責怪學生,反而表揚了學生,并讓這些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有的說自己家的魚缸就是圓柱體,有的說自己家的魚缸里就有烏龜……聽完他們的解釋,我改變了教學要求,讓學生畫自己家的魚缸,畫自己喜歡的魚缸。班上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都在按照新要求積極地構思和創作。
四、利用“小老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課面對的學生基礎差異較大,有些學生家里條件好一點,接觸計算機比較早,這些學生一點就通;但有些學生從未接觸過計算機,基礎比較弱,學習有困難。如果教學內容太淺了,則基礎好的學生會不愿聽,不愿配合教師上課;而教學內容稍微難一點,基礎差的學生就不能很好地接受,因此,給教學帶來了一定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我的做法是:讓基礎較好的學生當“小老師”,對其他同學在上機過程遇到的一些難題互幫互助,共同學習,有效地激發了更多同學的學習興趣。
五、利用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成就感”是學生不斷學習的動力。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予適當表揚、鼓勵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任務上,使學生產生成就感。例如,在教學網頁的制作課上,每當學生完成一部分內容,計算機立即會出現“你真棒!”“你真聰明!”的肯定語,有時我還會在主機上為完成任務的學生獻上一束鮮花。當學生聽到、看到表揚自然地產生了“成就感”,從而使整節課生機勃勃、興趣盎然。
總之,初中信息技術課學生興趣的培養是多方面的,我們一定不能忽視興趣的培養,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注意在教學中運用各種方法、方式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得主動、開心,這樣,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就會更濃,從而為信息技術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