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蒙亞
摘 要: 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對學生眾多能力的培養要求。作者通過對近幾年高考試題的研究,發現生物全卷文字閱讀量相當大,且信息提取題和實驗分析題占的分值也有上升趨勢,而學生對這部分題無從下手或者丟分較多的主要原因是自身語言表達能力不足。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就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出了具體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 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 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方法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詞不達意、含糊不清,或者表達不完整;而在做題時,也會因表述不清沒有抓住關鍵而扣分,或表達不完整答不到得分點丟分。出現這樣的情況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有莫大關系。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倡導探究性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教學模式,同時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在這個過程中就要求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而交流涉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當務之急。下面我談談對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見解。
一、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語言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要準確、規范和簡潔。對于生物這門自然科學來說,一些專業術語和基本概念更要講究準確性和科學性。對于一些不確定的用詞,如大概,幾乎,基本,少數,主要,至少或者至多等,也應該給予區分和強調;對于一些專業用詞:如酶的最適pH和最適溫度、雙縮脲試劑、腎上腺素等,表達不慎就是錯誤。簡明扼要的語言,更能讓學生抓住重點。如在講體液概念時,書本上引用了《紅樓夢》中的話,而教師就可以將其簡化提煉為:人體內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就是體液。如果教師的語言不準確、不清楚、不科學,那么傳輸給學生的知識就一定是模糊的,學生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難免出錯。而教師指導措施主要有以下兩點。
1.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少學生連教材上一些較復雜的概念都閱讀不流暢。如《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這一節中,氨基酸的結構是核心概念,教材上對氨基酸結構的文字描述較多。再如生態農業的優點、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單向傳遞的原因、基因的概念、基因對性狀控制的兩條途徑等。學生能順利用語言表達的前提之一是能準確理解和把握這些基本概念理論。因此,當教材上出現基礎概念時,我首先讓學生找出這個概念,然后就是讀。讀法也有講究:教師讀還是學生讀?全體學生讀還是個別學生讀?實踐表明,這樣的效果較好:先請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讀一遍,或者相反,讓閱讀能力差的學生來讀。然后教師指導找出關鍵詞,如果時間允許,這部分讓學生完成更好。最后,全班齊聲朗讀。這樣做,不僅讓全班同學的朗讀能力得到了訓練,還因材施教,鼓勵和指導了個別學生,一舉兩得。
2.強調學生用詞的三個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習慣。
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非常注重學生用詞的準確性、科學性和嚴密性。如當問到“酶的本質”時,由于平時常用列舉的酶如唾液淀粉酶、胰蛋白酶、過氧化氫酶等,這些酶本質都是蛋白質,所以學生會不假思索地回答“蛋白質”,這就犯了科學性和準確性的錯誤。再如問到“胰島素的生理功能”時,經常出現的答案“降低血糖”,這就缺乏嚴密性和準確性,應該按照教材上的語言來回答,而不能簡而化之犯錯。
二、為學生創造充足的條件,加強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
1.借助多媒體或者教具,激發學生交流表達的欲望。
多媒體教學由于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深受學生的喜歡,因此能夠激發學生交流表達的欲望。例如,在教授選修三中《受精作用》時,我就下載了一個3D相關視頻,用多媒體展現在學生眼前,學生頓感新奇和興趣,于是接下來的交流非常踴躍。只有學生愿意說,不怕說錯,學生的語言表達才有機會得到鍛煉。同樣,教具也有直觀、具體、形象的優點。在教授《DNA分子的結構》時,當我展現教具時,立刻吸引了學生的眼球,一些勇于表現的學生已經迫不及待地要發言了。我順勢以問題探究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教具分析得出DNA雙螺旋結構的特點,輕松攻克教學重點。在這些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和教具首先激發學生交流表達的欲望,而在后面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同時達到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因此,利用多媒體或者教具在加強學生語言能力訓練方面有著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
2.借助板書或課本圖表,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好的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板書內容往往是對教學內容的加工和提煉。課堂最后3~4分鐘,讓學生說一說,利用板書整理課堂相關知識內容,總結重難點。不僅有助于學生記憶和理解這堂課的內容,還能訓練學生語言表達思路、語言組織的能力,以及表達的重心,這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其次可以利用新教材上豐富的圖表資源,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才是“更上一層樓”。比如:在《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這節內容中,教師可以利用三種跨膜方式的模型圖,先讓學生看圖將生物膜的各部分結構描述一下,在幫助學生復習所學知識的同時訓練學生“說”的能力;接著讓學生分析每幅圖物質跨膜方式的特點;最后讓學生比較分析三種方式的不同點。這樣這節內容的重點就順利解決了。還有有氧呼吸過程圖解,教師可以讓學生看圖說話,分析探討,得出有氧呼吸各個階段的反應物、生成物等;光合作用過程圖解得出光合作用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等;植物有絲分裂模式圖得出有絲分裂各個時期染色體形態、行為和數目的變化等。在這種鍛煉模式下,學生的“說”得到進一步加強,不僅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思維分析能力也得到相應鍛煉。
3.利用習題和課外作業,訓練學生書面表達的能力。
語言表達不僅包括“說”,會“說”并不代表就會“寫”。書面表達能力更需要不斷訓練。因此教師可根據教學中難點設計一些針對性和啟發性強的訓練題。在課堂練習中,可以讓學生在草稿紙上寫出解題思路或者答案,然后請個別學生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則巡視學生解題情況,以便進行當面輔導。通過這種形式,全班學生都得到相應訓練。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喜歡的一些課題,如寫一些課外小文章,小論文等,在課上進行交流和點評,如曾經有學生以第一人稱的形式寫了一篇有關基因的文章。這篇小文章中不僅把自己所學的有關基因的知識融會貫通在一起,而且文風非常幽默詼諧。雖然有這樣能力的學生是少數,但有所堅持,必有所獲。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適當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符合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而且能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使其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更能應對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視語言表達能力,相應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在不久的將來踏入社會后,憑借自己不凡的語言表達能力創造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并由此獲得更多成就,這方面的影響不可估量。
參考文獻:
[1]姚二梅.在生物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中學生物學,2009.5(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