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 本文介紹了新課程背景下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指出了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并提出了突破障礙的策略,即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規范合作學習的步驟,二是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
關鍵詞: 英語教學 合作學習 提高策略
合作學習是符合素質教育理念的一種學習方式,受到許多國家和地區教育界尤其是外語教育界的歡迎。然而,由于新型的學習方式相比傳統教學方式來說比較難把握,因此仍有很多老師只在公開課等場合才進行一場合作學習課。那么我國新課程背景下,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有什么必要性?阻礙實施的因素是什么?如何破解障礙,順利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呢?
一、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英語既是一門學科,又是一種語言的特點,這就決定了英語課堂中必須有互動,互動必須有合作。
首先,師生之間需要合作學習。學生和老師交流的過程,是學生向老師學習的過程。教師——高水平的英語使用者,學生——低水平的英語學習者,師生對話的機會越多,學生得到的及時糾正反饋的機會就越多。另外,合作教育學認為,師生合作是學校人際中最基本的方面(吳文侃,1991)。排除強制手段的師生尊重與合作是合作教育的核心,英語課堂上師生平等合作、相互配合,有助于消除學生的焦慮,取得良好的情境教學效果。
其次,學生之間需要合作學習。英語是一門以語言為學習對象的課程。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必然要在群體交往中體現其作用,所以操練、應用都是必要的學習活動。成對搭檔練習、分組交流討論、群體合作演繹等合作學習形式,已經成為英語課堂的常態活動。
二、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障礙
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能否取得實效,有賴于教師的組織能力和專業素養。合作學習雖然以學生為中心,但是教師的角色不容忽視,必須在團隊里發揮好組織、指導、評價作用。目前,我們在師資方面遇到障礙,即在傳統教育的環境下成長和培養起來的教師,自身缺乏合作的能力和技巧,那么合作學習自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所以加強這方面的職業培訓,是提高合作學習可行性的必然要求。
大班授課的現狀是有效實施合作學習的另一個障礙。外語學習最適合的教學形式是小班授課,使每個學生平等地獲得操練的機會。國外合作學習可行性的保障是班級人數控制在20~30人左右,這樣合作小組的組員人數保持三四人,便于學生充分參與;小組數量在五六個,便于教師整體控制。然而,我國中小學大班額的現狀是基本國情,是很不利的條件。反過來看,合作學習是班級授課和小組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正因為班額太大,教師照顧不到每個學生,所以開展小組合作為提高教學效率創造了條件。教師可以在桌位布置、就近分組、拓展課外合作等方面做些靈活應變,化解不利因素,如此大班額難題是能夠解決的。
二、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策略
鑒于前面提到的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遭遇的問題,即師資能力和班額龐大兩方面的難題,我們相應地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提出解決的策略。
(一)規范合作學習的步驟
合作學習法的實施,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基本步驟。
1.明確主題,做好準備。準備工作包括主題任務設計,學生預習,教師講授,主題引入等。
2.確定小組,分配任務。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合理分組,選舉組長。分組之后,依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及特長,分配角色,把責任落實到個人。
3.參與合作,完成任務。個人獨立思考與集體商討相結合,組內合作與組間競爭相結合,調動成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巡視全場,提供指導,協調進度。
4.自測反饋,總結評價。根據學習目標,提前設計覆蓋本節知識點的測驗題,檢驗學習效果,將學生個人、小組和教師,三方面的評價相結合。
圍繞合作學習的四個基本步驟組織教學,是成功實施合作學習最基本的環節。
(二)培養合作學習的技能
要成功開展合作學習,除了掌握基本的教學步驟外,還必須向學生滲透合作技能。費時低效的原因,除了教師本身的問題,也不能排除學生缺乏合作經驗和合作技能的因素。合作意識與合作技能的培養,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默契是逐漸形成的。至于合作技能的內容,當代教學設計專家羅米索斯基提出人際交互技能的七個方面:態度與情感,尋求與提供信息,提議,支持與擴充,引導和阻止,異議,概括(王坦,2001)。我國學者陳燕認為課堂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主要有十項:聽取、說明、求助、反思、自控、幫助、支持、說明、建議和協調(陳燕,1997)。另有研究機構制作了合作技能表,包括組成小組的技能、小組活動的技能、交流思想的技能,指出“教授技能的最佳時機是需要這些技能的時候。此外,最好先教較容易的技能,技能是否適當和可行因文化背景而異”([美]喬治·雅各布斯,1998:89-90)。對于分組的形式,一般來講,在開始階段,小組的規模可以小一點,這樣學生難以逃避責任,便于老師掌握學生的個性和發現他們遇到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合作技能培養之后,小組的規模可以逐漸擴大。需要注意的是,小組的人數和學生互動的機會成反比。總的來說,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需要靈活應對。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背景下,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毋庸置疑。雖然我們必須面對各種客觀的不利因素,但實施的效果如何,取決于內因,即師生的共同努力,包括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學生合作技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燕.合作學習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杭州大學教育系教育學碩士論文,1997.
[2][美]喬治﹒雅各布斯,等著,林立,馬容,等譯.共同學習的原理與技巧[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89-90.
[3]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10:198.
[4]吳文侃.當代國外教育論流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