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占會
摘 要: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戰略任務。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是關鍵。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素質都離不開職業技術教育。橫向借鑒比較發達國家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成型模式,研究其策略為我所用定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失為明智之策。
關鍵詞: 新型城鎮化建設 農村職業技術教育 對策研究
一、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應與創業教育相結合
創業教育是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關鍵,也是難點。人力資源的創新是創業能力培養的關鍵,是著力推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決定環節。它是影響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國都很重視創業教育。目前我國的“三農”問題急需解決,農民的素質影響農村經濟效益、農民收益和農業產出,因此探討面向農村的創業技術教育與培訓對解決“三農”問題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農民創業是職業技術教育發揮經濟功能的關鍵環節。職業技術教育以勞動力為載體,通過勞動力培訓,把農業生產中所需的知識、技能轉移到勞動力身上。勞動力通過創業機制,根據當地的經濟特點,自己創造“工作崗位”——創業,勞動力在自己創造的工作崗位上,應用在職業技術學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生產、經營等活動,實現生產過程中人的因素與物的因素的結合,產生經濟效益,實現職業技術教育的經濟功能。農村職教與工業經濟地區職教不同,絕大部分地區不存在工業生產過程中那樣預先設置好的工作崗位,勞動力必須通過自己創造“工作崗位”,才能在這些崗位上勞動,這一現象是客觀存在的。農民創業是職業技術教育發揮經濟功能的關鍵環節。但從現實情況看,當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進行創業和創業成功的農民很少,導致農村職教的經濟功能無法發揮,農民及地方政府對農村職業技術教育需求不旺。讓農民自己獲得這些條件是困難的,農村職教應主動承擔這項任務,通過培訓讓農民獲得這些條件。這就決定了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要以創業培訓為重點,實行多功能的學校運行機制。
二、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應借鑒發達國家成型模式
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是與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相聯系的。按照國外經濟學家的觀點,經濟發展階段可以劃分為初級產品生產階段、工業化階段、發達經濟階段。我國有些學者認為,我國已經進入了工業化階段。將一些國家和地區進入工業化階段之后的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情況進行比較,對于研究21世紀初我國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不無借鑒作用。
1.對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實行國家干預。
首先是制定頒布配套的法律法規。以美國為例,從1917年聯邦政府通過的標志美國職業技術教育制度最終形成的《史密斯休斯法案》開始,到1994年的《2000年教育目標:美國教育法》和《學校工作多途徑法案》,近80年的時間由政府發布的有關職業教育法律多達數10部。其次提供經費支持。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政府直接撥款。如美國,政府出臺的每一部有關職業技術教育的法案,幾乎都有一部分內容規定配套專項經費的數額。二是通過政府促使企業投入。如法國法律規定企業完成各項繳稅義務后必須承擔至少兩項支出:按上一年職工工資總額1.5%的比例提取繼續教育經費,用于本企業職工在職職業培訓,按上年職工工資0.5%的比例繳納“學習稅”,用于支持職業教育發展。再次是實行并強化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這是國家干預職業技術教育的基本策略之一。目前德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和新近工業化國家如韓國等,都頒布并實施了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澳大利亞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逐步對各行業制定全國統一的職業技術教育標準,頒發統一資格證書。英國1986年由國家資格委員會創設了全國職業技術教育文憑——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該證書幾乎覆蓋英國所有職業領域,在英國境內均得到承認。1992年實施了普通國家職業資格,該資格既可作為就業依據,又可作為升學依據,使學生在升學和就業方面更具靈活性。在法國,由于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學制和專業不同,大學以下有五種證書:農業徒工證書、農業專業能力證書、農業專業技術員證書、職業技術教育證書、農業高中證書(準備上大學)。
2.實行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辦學。
上述發達國家和地區,除國家舉辦職業技術教育外,還積極鼓勵各部門、行業、私人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舉辦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術教育。在德國,許多大型企業把執行職業教育法作為企業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應盡的義務。日本職業教育的辦學類型有正規學校教育中的職業技術教育、企業內部的職業技術訓練和公共職業訓練機構的職業訓練。
3.加強對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支持和保護。
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盡管農業勞動力和農產品產值所占比重很小,但為了滿足本國、本地區居民的農產品需求,擴大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這些國家和地區仍然把農業發展和農業勞動力素質提高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強對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的保護。明確提出培養新一代農民的目標。韓國政府1981年開始組織實施農漁民后繼者培養工程,政府的支持工作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選拔。第二步是培養。對選拔錄取的對象,通過農業院校或職業中學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培訓,使之成為合格的農漁民后繼者,同時向畢業生提供創業資助等扶助措施。
4.重視畢業生的職業技術指導和就業。
一些發達國家為加強畢業生的職業技術教育指導和就業工作,制定了保護畢業生就業的法規。如英國1948年通過立法規定了學校對畢業生實施就業服務有四項任務:一是傳遞工作信息;二是給予工作選擇指導;三是畢業生職業安置;四是保持與離校但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的聯系。日本對高中階段畢業生的就業制訂了《就業保障法》,使招工過程成為一個在法律保護下有序的教育競爭過程。通過競爭,企業招到了滿意人才,學校做好了就業服務,學生樹立了刻苦學風,國家收到了職業技術教育的投資效益。
參考文獻:
[1]劉春生,徐長發.職業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王保軍.城市化與職業教育發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6(6).
[3]黃翠萍.立足當地實際積極發展中等職業教育[J].中國農村教育,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