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香萍
摘 要: 初中歷史教育要做到與時俱進,首先要做好歷史教育教學工作,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敢于創新,轉變原有教學觀念和模式,注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歷史知識,而且可以讓學生從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中跳脫出來,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還可以陶冶學生愛國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創新思維在歷史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應充分發揮其作用。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育 創新思維 教學模式 綜合素質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體制不斷完善,傳統的枯燥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不能適應當前教育,在課堂教學中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是目前歷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進一步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重要意義。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首先被灌輸的概念是“死記硬背”,在學習歷史時,學生對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及影響等模糊不清,導致學生在實際的知識運用中找不到切入點,無法將歷史事件的相關知識點對號入座,甚至有些學生連基礎的知識點都無法掌握。這樣,導致學生只能模糊地記憶歷史事件和相關部分人物,而并不了解歷史事件所產生的影響,這不僅是歷史課堂教育的失敗,而且對學生思維的發展造成阻礙,無法真正實現教育的意義,同時歷史教師綜合素質偏低的表現[1]。
目前所提倡的歷史創新思維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教師在提高教學能力的同時,要培養綜合素質,明確歷史教育不能僅僅局限在歷史專業的教育方面,對于歷史發展和變化要全面了解并掌握,站在較高層次駕馭教材。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形式,創設思維的情境活躍課堂氣氛,對知識進行對比與遷移,從而安排和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使教育更加科學合理。歷史教師應該注重在教學理論、教學角度和知識方面進行創新,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二、創新思維教學,促進學生發展
(一)改變教學模式,培養創新思維。
傳統歷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普遍不高。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時,不僅要向學生講述發生的歷史事件,還要講解其發生的原因、背景和影響等,從多個角度講解歷史現象,從而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知識。既要重視歷史的表象,又要重視歷史的本質。將原來死記硬背的記憶方式轉化為理解式的記憶,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梢岳靡恍┫鄬唵蔚募记杉ぐl學生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并能靈活運用歷史學習的方法,學會分析歷史資料和聯系實際,可以揭示歷史知識中隱含的道理和現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的意識[2]。
例如,學習中日甲午戰爭這一課時,教師首先要講述鄧世昌的重要事件,讓學生體會到中國人民的民族氣節和斗爭精神。再導入:“李鴻章的重海防,輕塞防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自己在朝廷中獨撐一派的實力,以至于在外國軍隊的強攻之下,李鴻章創建的海軍一敗涂地?!币龑W生討論分析甲午海戰中中國戰敗的原因及這場戰爭對中國的影響。由于初中生對近代史的了解相對較少,課外知識方面有很大程度的欠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有效方式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和積極思考,在課堂上敢于發言,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運用教學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可以采取小組辯論賽和知識問答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豐富,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提高學生積極性。知識的拓展與延伸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方法不僅能夠開闊學生視野,還能夠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講解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六課時的對外友好往來這一課時,就可以采取小組辯論賽的形式進行教學,將學生分為兩組,讓學生辯論對外友好往來的利與弊,隨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并且進一步延伸,闡述對外友好往來對我國的影響。在辯論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教師在總結延伸知識時,更能拓寬學生視野。
(三)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創新思維。
由于課堂學習的知識十分有限,可以通過信息收集和查找資料等途徑豐富知識,改變本本主義和書本權威的觀念,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敢于質疑,不被格式化的知識約束??梢酝ㄟ^開展參觀歷史博物館、參觀歷史人物的紀念館等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歷史所遺留下的文化,感受我國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另外,參加類似實踐類活動,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與他人進行交流合作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團結意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改革教育體制 ,培養新型人才
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不只是針對歷史教育這一門學科,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要讓學生在學習其他學科時也能敢想、敢做、敢于思考。同時,教育部門要對現在的教育體制逐步進行完善,制定適合當代學生的學習方法,這是我們所提倡的將科學發展觀和科教興國及人才強國等戰略手段融入到教育中的寫照,一個民族的教育必須從青少年抓起,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適應時代發展,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
初中歷史的創新思維不僅有利于傳統教學模式的轉變,提高教師教學能力,而且使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還能進一步促進教育體制的改革,加快教育事業的發展,為我國培養新型的創造型人才。這些都充分說明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須繼續踐行歷史教育的創新。
參考文獻:
[1]張婷.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D].寧夏大學, 2013(03).
[2]齊曉君.關于初中歷史教育中學生創新思維作用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