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
摘 要: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類正在探索的新型課程,教師和學生參與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利于建立民主、合作、平等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質量 學習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創新型的帶有研究性質的課程,是面向全體在校學生學習生活而設計的一門浮動性課程和實踐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近自然、走入社區、走向社會,在開放的時空中開展實踐性、體驗性的學習活動。這既是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的需要,又是綜合實踐活動區別于學科學習的顯著特征之一。
一、綜合實踐活動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課堂上,在教師營造的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發揮出超乎尋常的潛力。在情趣盎然的活動中,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同時,觀察、思維、實驗、交往、語言表達等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要激勵學生努力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并且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了解什么是發明創造,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棘手的小問題,發揮自己的創意和靈感想方設法地解決。
二、要充分放手讓學生制訂研究方案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制訂活動方案或研究方案,但并不反對教師與學生一道研制方案。教師參與研制活動方案或研究方案,表明教師與學生是活動的統一體,是綜合實踐活動開展不可缺少的一員。教師參與的過程,就是對方案指導、調整、修改的過程。教師參與方案的制訂,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工,幫助學生明確活動任務和研究方向,根據活動主題設計活動目標、內容,對時間、場地、活動方式、活動的具體過程等做出安排。科學合理的活動方案是綜合實踐活動順利實施的基礎。
三、要保證整個學段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具有一定的廣度深度
學生的活動主題往往是從生活背景中、從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從一個活動主題的實施過程看,任何一個活動主題都是有意義的。但如果整個學段的活動主題只是圍繞某一角度確定,那么活動主題的確定往往不利于培養學生開放的思維方式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要讓學生經歷完整的活動過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就在活動過程中,必須留給學生充足的活動時間與活動空間,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活動過程,切實體現該課程的價值,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讓學生“全面參與”,并“深度實踐”。
五、要以學生為主體
以學生為主體,意味著把學生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體,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著重發揮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老師一方面要指導學生,是課程的直接實施者,另一方面要發揮學生在課程實施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生創造性。
六、要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具備終學習的能力
要明確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渠道,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收集信息;要掌握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調查、考察、文獻檢索、測量、實驗等方法,在活動開始階段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另外,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如索引、文摘、百科全書等),使用視聽媒體、記筆記、訪談、對資料進行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只有這樣才能指導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收集和處理信息。比如:在《我們身邊的植物》活動中,我首先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查閱相關的書籍,了解植物的分類、特征、作用等知識。其次讓興趣相同的學生自愿組成小組,對校園內的樹木花草做調查,并做好記錄,回到教室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進行展示交流。
七、要進行正確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斷地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落實,需要發展性學生評價,因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能有效地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發展性學生評價應該包括確定學生評價主體、確立學生評價目標、科學選擇學生評價內容、設計學生評價工具、靈活運用學生評價方法和呈現學生評價結果進行反饋等環節,這些評價的環節緊密聯系,相互制約。明確的評價目標和內容是選擇評價方法的基礎,籠統或瑣碎的評價標準不利于數據和資料的收集,沒有準確、有效的數據,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的評價結論,從而影響對學生的反饋并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必須針對不同內容的主題活動目標選取恰當的評價方式方法,并利用評價反饋改進工作,促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發展。
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
從學生的興趣、愛好、需要出發,是體現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學校在安排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準備階段、開展過程、總結與交流等環節都尊重學生,關注他們的興趣、愛好和需要。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準備階段,最好不要由教師提供活動主題或問題讓學生選擇,這是活動的關鍵,而應由學生自主提出活動主題或問題。
綜上所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要教師經常性地深入學生、深入社會、深入生活,科學組織,合理安排,創造性開展,使這門融合各門學科的綜合課程真正成為學生喜歡、教師喜歡且有效的大眾課程。
參考文獻:
[1]范蔚.設計綜合實踐活動的原則要求[J].課程·教材·教法,2003,3.
[2]張華.研究性學習與生活[J].教育發展研究,2003,6.
[3]文可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探討[J].教育發展研究,2003,6.
[4]付剛.新疆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用書(初中)上冊[M].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9.
[5]付剛.新疆綜合實踐活動?七年級上冊[M].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