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嚴平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改革,對完善自身的教學模式,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提高教學質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作者結合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就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提出了建議: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注意和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重視教學的差異性等,推動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深入、完善、科學的改革。
關鍵詞: 初中數學 教學改革 教學成果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全國范圍內展開了新的初中數學課程改革,這對于廣大初中數學教師而言不僅是一次難得的機遇,而且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新課改對初中數學的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以往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要求。正因如此,廣大初中數學教師應當認真學習新課改的要求,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和相關理論成果對于自身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從而適應我國教育不斷發展的要求。本文立足筆者的教學實際和相關理論成果,對于在新課改這一大形勢下如何進行初中數學教學進行相關研究,以期能夠提供相應的借鑒和思考,最終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新課改背景下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數學是初中教學中最重要的科目,尤其是在如今這個信息量急劇膨脹的年代,數學作為一種處理和交流信息手段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對于初中數學而言,不僅是學生學習的重點科目,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對其日后的成長大有裨益。
正因如此,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進行改革,完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隨著新課改的逐步展開,我國初中數學教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新的教學模式頗受成效,但是在看到這些成就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意識到,由于長久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當前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下面筆者根據長期的教學實踐和相關理論,對這些不足之處進行闡述,并分析其成因。
(一)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新課改著重對于學生的主體性進行了強調,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以探究式教學代替原有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從而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但是一些教師由于固有思維的影響,仍然只是單純地重視知識灌輸,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數學這門科目由于其邏輯性,因此本質上較枯燥,教師照本宣科地教育會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自然無法取得應有的成就,更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二)課外學習活動單一
在現實社會中,無論是生活、勞動還是學習,都無法離開數學作為工具,可以說,數學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而言,除了課堂上單純的“填鴨”式知識灌輸以外,學生在課堂外練習和學習數學知識的唯一渠道就是習題,甚至部分教師將“題海戰術”作為提高學生數學水平的唯一手段。不僅如此,如今所選用的多數數學習題仍然以生搬硬套為主,根本無法貼近學生的生活,教材中的許多練習題只是單純地對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進行練習,根本無法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思考和探索,這種現狀不僅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而且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三)教學評價方法生硬
新課改對于以往單純以成績作為唯一標準的教學評價體系進行了改革,要求建立多元化目標、多樣化方法的評價體系,并且應當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全面了解,最終促進學生自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但是在現實的初中數學教學中,由于升學這種現實需求的壓力,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甚至是學生自身,仍然將數學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手段。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不顧學生數學基礎和學習背景的客觀差異,單純地將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好”或者“差”的標準。這種評價方法不僅極不科學,而且導致成績欠佳的學生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不僅不利于其學習和進步,甚至還會使其產生“破罐子破摔”這種極為錯誤的心理,不僅不會幫助其提高成績,而且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有消極影響。
三、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相關建議
新改革對于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認真學習和借鑒先進理論及他人的成功經驗,在適應自身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采取各種科學的措施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革。筆者根據自身實踐經驗,對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提出如下建議: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堅持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采取各種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講授幾何時,用多媒體展現其部分視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其余部分,學生參與熱情極大提升,教學質量也隨之提高。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改變原有“師道尊嚴”的觀點,和學生之間形成平等、和諧的關系,使得學生敢于提出問題、說出看法,最終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索能力。
(二)注意和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
數學本身是一門較難學、枯燥的科目,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重書本上的知識和生活實際間的相互結合,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予以直觀展現,比如以桌子講解面和線的關系等,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所學內容。此外,教師還應當善于使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如動畫、視頻等形式,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而且生動形象、寓教于樂,在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同時提高數學學習興趣,為今后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4]。
(三)重視教學的差異性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著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于不同基礎、不同情況的學生進行差異性對待,擺脫原有的以分數為唯一手段的評價方式[5]。筆者在實踐中,建立了考試分數和日常表現兩部分結合的評價體系,不僅讓學生認清了自己的差距,而且看到了自身的進步,最終激發了數學學習熱情。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形勢下,對于初中數學教學進行改革已經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初中數學教師必須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對現有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深入、完善、科學的改革。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注意和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重視教學的差異性等,推動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和方法的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林巧燕.課程改革后的初中數學教學研究[J].科技資訊,2006(06).
[2]孫慶利.初中數學新課程與教師的適應發展[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5(03).
[3]農秀麗.初中數學新課程與新型數學教師的培養[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4(03).
[4]李善良.論數學學習中自信心的形成[J].數學教育學報,2013(03).
[5]韓國發.因材施教優化教學過程的研究[J].教育導刊,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