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N梅
摘 要: 由王國維的治學三境界引出教學的三境界,指出前兩個階段的弊端及第三階段——“激發(fā)學生潛能,打造高效課堂”的全新理念。然后,通過實例從“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多媒體(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激發(fā)學生興趣”等方面談談怎樣讓“少教多學”走進語文世界,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 高效課堂 少教多學 導學案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我在多年教學中恰好也印證了這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講讀階段。就是老師在課堂上邊讀邊講,細到每一個生字、解詞的注音、意義,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甚至課后作業(yè)都不落,還讓學生都做筆記、背過。其過程有人稱之為“靜聽”,幾乎沒有活動的余地和自己的思考,事實上成為課程和教材的奴隸。第二個階段是互動階段。這時的雙邊活動增加,老師設計好各個環(huán)節(jié)及相對應的問題,分別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整個課堂有問有答,討論也較為熱烈,學生活動增加。但是學生仍然沒有主動權(quán),對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過程不具備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學生仍然被動地按老師的指揮展開活動。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法既能提高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又能開發(fā)學生潛能、解放老師呢?經(jīng)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這株教學之花終于開放了,那就是第三階段:開發(fā)學生潛能,打造高效課堂。前蘇聯(lián)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學生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課堂教學需要改革,只有讓“少教多學”走進語文世界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課堂教學
1.第一課時為提前預習、充分閱讀階段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導學案、小組式教學、積分搶答等形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教師需要做的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思維,學生則要當堂落實,自主創(chuàng)新。打造“導學案”是必需的,一個好的“導學案”就等于教學的高質(zhì)量。導學案把學生要做的任務具體明確地告訴他們,讓學生有的放矢,不會漫無目的地盲讀。例如,教學《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時,我先將學習目標、作者及體裁知識列出供學生參考。接著是字詞、文學常識以填空的形式出現(xiàn)加強識記。然后是自讀課文完成對情節(jié)的梳理:(1)課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現(xiàn)了盲孩子的心情變化?(2)歸納本文的情節(jié)發(fā)展步驟。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欣賞文章美感:(1)本文是一篇抒情童話,有著詩情畫意般的境界,你分析課文是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這種意境美的?(2)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語言表達的,劃出文中你認為寫得美的語句,體會這些語言美在哪里?(3)結(jié)合課文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詩情畫意般的境界,我們應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題?當然,導學案中還可以有一個拓展延伸的環(huán)節(jié)。導學案中學習過程清晰,任務明確。可讓學生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分小組準備。
2.第二課時完成和檢驗本課任務
課堂上生字詞部分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查字典解決當堂聽寫評分。情節(jié)的梳理部分,學生分小組由小組長帶領,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賞析,老師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然后以積分競賽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展示學習成果。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免不了出錯,這些錯誤,恰恰把問題暴露出來,為以后的學習掃清障礙。分析之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并播放背景音樂《愛的奉獻》,讓學生在音樂的感召下理解感悟“愛”。此時,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已經(jīng)深入,情感產(chǎn)生了共鳴需要宣泄……這時,抓住觸發(fā)點讓學生在愛的情境中進行寫作,必然有感而發(fā),妙筆生花,寫作已成為一件一吐為快的樂事,學生再也不會懼怕作文了。
二、方法的選擇
魏書生有一句話啟發(fā)了我們:“教育是研究藝術(shù)的科學,這就決定了它應該是千差萬別的、百花齊放的。”為了打造高效課堂,我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學習的內(nèi)容和方式,對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讓學生一反常規(guī)實行課堂創(chuàng)新。例如,教學《皇帝得新裝》時,學生們選擇了課本劇表演;學習《陳太丘與友期》時,學生安排了由主持人主持的“實話實說”解決了學習難點;學習一些古文時,采用了分小組互教互學的方法;實踐活動課《世界何時鑄劍為犁》,他們找來南京大屠殺的照片和振奮我國威的閱兵式照片,兩相對照激發(fā)了他們對和平的深刻認識……放手之后,我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進入了“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三、多媒體(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加大課堂密度,打造高效課堂
多媒體教學方法的應用,其中的音、視頻素材豐富了教學資源,為文章的解讀提供了很好的幫助。例如,教學杜甫詩《望岳》時,我設計了FLASH動畫,一句詩一個畫面,學生看到后便“哇”地感嘆,紛紛叫好。畫面與詩的意境達到完美統(tǒng)一,讓學生漸入佳境;教學《蘇州園林》時,視頻庫中蘇州園林的美景在視頻中盡現(xiàn),與課文印證妙不可言。另外,學習名著片段時的資料銜接、影視作品無不可以拿來為課堂所用。導學案可用多媒體展示,這樣既方便又省時。復習課上多媒體更是大顯身手,大量的練習題可以即用即取,免除了印題的勞苦和紙張的浪費。可以說,多媒體在語文課堂中的作用無可取代。
《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本的原則,語文學習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各種綜合能力,讓“少教多學”走進語文世界,“高效課堂”才能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陶行知教育名篇.
[2]王國維.人間詞話.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4]魏書生.語文教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