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純
摘 要: 情感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已受到廣泛公認。在本文中,作者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調查研究,揭示了在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對情感因素重要性知情脫離的現象,以及情感因素的缺失對英語教學產生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 大學英語 情感因素 知情脫離
一、引言
近年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情感因素也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關注的問題之一,教師及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教育應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教育過程中,必須把認知和情感兩個方面統一起來。然而在當前大學英語教育中,特別是在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中,由于學生總體英語基礎較弱,老師和學生往往強調大腦的認知功能、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等理性客觀因素,而忽視了非理性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筆者認為情感因素的缺失是造成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希望通過分析探討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的缺失問題,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
二、概況及現狀分析
早在20世紀60年代,國內外教育界就開展了對第二語言學習中情感因素的研究。到了80年代,許多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語言學習中的情感因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綜合這些專家學者的研究結論,情感因素在英語教學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受到廣泛公認,即情感因素能直接影響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積極的情感可以有效地作用于語言學習的過程及語言實踐活動,加快學生語言獲得的速度和質量;反之,消極的情感則會成為語言學習的障礙,語言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有時甚至會使其他因素如好的教師、教材、教學方法也失去作用。
近十幾年來,我國獨立學院得到快速發展。相比其他普通或重點本科院校,獨立學院的學生普遍存在英語基礎差的問題,而在當前大部分獨立學院中,大學英語又是各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作為一名大學英語老師,筆者在任教過程中感到獨立學院的學生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更大。那么,在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到底受到了多大的重視?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到底處于什么樣的心理狀態?英語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又是怎樣的?為了探索這些問題,筆者以湖北省的三所獨立學院為調查中心,對2014年新進的普通本科非英語專業近5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在調查中,超過90%的教師認為應該通過培養學生情感來強化教學效果,并希望充分運用情感因素的積極影響。但可惜的是,切實付諸教學實踐的教師所占比例不到10%,也就是說,大學英語教學在情感因素重要性的問題上知情脫離現象嚴重。盡管很多老師意識到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教師實際上采取的還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掌握書本內容為目的的教學模式,教師花在單詞和課文講解上的時間占的比重依然比較大,情感因素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并沒有受到很大的重視。實際上,英語教師在重視語言知識傳授和注重學生學習策略培養的同時,一定要高度重視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這是保證英語教學成功的前提。
有語言學專家認為,影響語言學習的情感因素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學習者的個別因素,包括自尊心、抑制、焦慮、學習動機等;第二類是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課堂交流等。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影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主要原因與這些因素有關。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和了解,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不強是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調查顯示:約70%以上的學生在面對英語教師和全班同學說英語時感到焦慮。焦慮指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緊張、擔憂、害怕、激動等情緒,它是測量學生語言學習心態是否健康的一個比較敏感的指標,焦慮緊張、缺乏自信成為影響學生參與課堂交流的主要障礙。因此,外語教師在面對這樣一群英語基礎差的學生時,其應盡量避免對學生作出負面評價,相反,要學會接受學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欣賞學生。
此外,調查顯示,有57%的學生對他們的英語老師不太了解或者有距離感,有65%的學生都回答自己與老師在課下沒有接觸和交流。由此可以看出,情感因素的缺失會使學生在課堂上缺乏安全感,整體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因此,英語老師一方面需要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另一方面要努力與學生建立起和諧的情感型師生關系。在教學方法上,筆者建議多采用合作型的小組活動形式,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產生歸屬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強化學習效果。在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問題上,筆者通過大量學習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發現有以下三個要素是老師們應該具備的:真誠、獎賞、移情性理解。在調查中,有78%的學生認為英語老師應該多和學生交流。其實這說明學生是渴望與老師交流的,教師應該多創造機會,真誠地與學生溝通。另外,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師的行為其實是非常敏感的。老師們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欣賞并贊揚學生的優點,維護學生的尊嚴。移情又稱為移情體驗,即超越自我,對別人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時常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想和感情,以便更好地溝通交流,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綜上所述,教師要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傳情,以情育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并贏得學生的尊敬,共同優化大學英語教學效果。
三、結語
英語教學是一項復雜的社會活動,尤其在面對獨立學院學生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時,教學效果的強弱所取決的要素更多更復雜。我國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還不能令人非常滿意,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重視情感因素并不意味著能解決英語教學中的所有問題,但是不能否認情感因素對大學英語教育的重要影響。在教學過程中,視學生為工作重心、重視情感因素可以促進教學,是當今乃至未來教育教學發展的趨勢,是實現現代化教學的戰略重點之一,也是我們作為英語教師努力的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Anderson,L.W.The Decline of Teacher Autonomy:Tearsor Cheer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1987.
[2]Coleman D.Emotional Intelligence.New York:Mentor.1995.
[3]Horwitz,E.K.&Young,D.(eds.)Language Anxiety: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Classroom Implications.Englewood Cliffs,NJ:Pretice Hall,1991.
[4]戴曼純.情感因素及其界定.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6).
[5]雷小川.略論多媒體環境下外語教師的角色轉化.高等教育研究,2001(4).
[6]劉金梅.外語學習中的情感因素綜述——再論合作學習與外語學習者的積極情感.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