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增
摘 要: 在教學教學過程中,需要遵循很多教學原則,比如,啟發性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系統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適度原則等,科學靈活地運用這些原則開展教學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鍵詞: 數學教學 系統性原則 可接受原則 適度原則
長期以來,高中物理課都給人一種難學的感覺。之所以給人這樣的感覺,除了物理課學科本身因素外,與教師不能正確運用一定的教學原則教學也有很大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教學原則,比如,啟發性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系統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適度原則等,科學靈活地運用這些原則開展教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著重就教學中如何科學靈活地運用這些原則談談認識。
一、系統性原則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所謂“系統性原則”,是指教學按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1.系統性原則要求抓住主要矛盾,正確處理好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的關系。抓好重點,就是要把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當做課堂教學的重點,把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重點上,圍繞重點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開展討論,進行作業及其評議,保證學生正確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這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矛盾。因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是提高數學能力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數學教學必須重視“雙基教學”。而難點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們強調的重點并不一定是難點。所謂難點,是針對具體的學生而言的,不同學生有不同的難點,每個難點都有不同的成因,突破教學難點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困難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這就是因材施教的體現。
2.系統性原則要求學生把握不同的學習階段,比如要認識到高中三年每個年級的不同,把握每一個年級兩個學期之間的聯系,不同年級之間、不同學期之間前后相繼的聯系。把當前要掌握的知識、所具備的能力放到一個宏觀的層面考慮,不能僅僅局限于一時一地的得失。這樣的認識對于學生把握現在,認真對待現在的學習非常重要,因為今天在學習上的一個錯誤的認識,一個細節上的疏忽都有可能導致后邊學習環節的重大損失。
3.系統性原則要求改變傳統的評價理念,把學生的一生作為一個整體系統,把學生不斷的進步提高作為教育的目的,這將徹底顛覆傳統的簡單地以分數定成敗,以升學作為成功的標準的評價理念。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學生個人素質發展的需要。
二、可接受性原則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所謂“可接受性原則”,就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他們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可接受原則要求教學必須建立在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教學,這符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哲理。教師在教學之前或教學過程中隨時都要了解學生的發展水平、已有的知識與能力狀況,這是教學的基點,是學生知識的生長點、可接受點。只有這樣教學,才能被學生理解、接受。在一個年級中,一般存在若干個平行班,教師一般都要帶兩個班,兩個班的學生情況肯定有所差別,有的甚至差別很大。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準備一套教學方案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這個班的教學策略并不一定適合另外一個班級的情況。比如說,兩個班的學生,一個班比較活躍,回答問題積極性很高,而另外一個班則比較安靜,不太喜歡回答問題。那么,我們肯定不能運用同一套教學方案應對,遵循可接受原則,在第一個班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以問題導向的方式授課,從而鍛煉學生的能力;我們在第二個班必須尊重學生不太愛發言的個性,可以由教師主導,以問題為主線,著重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自我解決問題。再比如,在同一個班級中,學生的個性特點是不同的,有的比較活躍,有的不太活躍,有的回答問題比較積極,有的不太喜歡回答問題,怎么辦?遵循可接受原則,必須區別對待,又要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受到重視,從而激發學習內動力。總之,可接受原則要求我們從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出發,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不能固守一套模式與應對各種不同的情況。
三、適度原則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所謂“適度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容量、速度等要講究一個合適的標準。這一原則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采取適度的教學容量適應學生的發展水平,既不能讓學生“吃撐”,又不能讓學生“吃不飽”,要恰當把握一個合適的度。首先,要把握合適的內容、容量。課堂教學中一節課要傳授多少知識,提高哪些能力,升華哪些情感,必須從學生的接受水平出發確定,一方面不能低估學生的能力。實際上,在某些問題上,學生已經有了相當的了解,我們就不必在這樣的問題上下工夫,有些問題,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需要下大力氣處理。這些都需要教師根據課堂上隨時變化的情況調整,不可拘泥于自己的備課教案。其次,要正確把握教學的節奏。現在各地的教學實際中存在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本來應該高中一學年完成的任務,一個學期就突擊完了;本來應該高中高中三年完成的教學任務,壓縮到兩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完成,就跟養殖領域存在的現象一樣,過去我們養豬需要一年的時間,現在三個月就出欄,都是激素催熟的,這樣的豬肉再也吃不出肉味。這樣的教學節奏完全違背教學的適度原則,不符合教育教育的規律,更不可能培養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可喜的是,這樣的狀況已經引起國家教育部分的高度重視。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教學原則并非孤立的、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支撐、有機統一的。這需要我們在教學中綜合運用各種教學原則,不斷增強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