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杰
摘 要: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使語文課堂教學從有效發展到高效,教師不僅需要以教學理論為指導,還需要不斷探索。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高效課堂 教學策略
追求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師的目標,教師的教學方法、理念等都對課堂教學效率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直接影響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他們制訂恰當的學習計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中學習。
一、提倡學生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就是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過程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充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面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突出。課堂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后,能自主解決大部分問題。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相互合作,互相檢查、幫助、促進。教師要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在小組活動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作業批改在過去一直是教師一手包辦的,學生參與度不高,我們應動員學生開展作業互改,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小組批改時往往特別認真負責,要求特別嚴格,對于分歧的地方,還會爭論得面紅耳赤。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對所學知識增進了認識,鍛煉了評判能力,提高了認識水平,使課堂學習變得更充實和完善。
三、組織好教學
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是主體性極強的學習活動,活動中不僅是知識的習得和能力的培養,還是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所以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進行常規組織管理。如在“感受自然”的具體活動中,教師應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如組長、班干、組員、答題人等,在任務的完成及活動的安全等方面建立一些保障性制度。制定高效課堂教學管理制度,既保證教學順利開展,又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習慣,形成規范化的教學意識。如在高效課堂教學中,應規定各環節的基本要求、活動的紀律、成果的保存等,某些不積極參與或者有搗亂心理的學生必須遵守基本制度。
四、中間及時鞏固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采用邊學習邊鞏固的方式,不要等到一節課學完后再鞏固所學內容,而應讓二者穿插進行,即邊學邊鞏固,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輕松地、愉快地掌握所學知識。講完某一知識點后,給學生很短時間進行自我鞏固,再給一段時間互查,把所學重點難點逐一分解后記憶。不要小看這幾秒鐘的回味時間,這是讓學生揣摩吸收知識的最佳時機,課堂上這樣反復幾次,記憶內容由少到多,用時不多,但成效很大,多數學生可以當堂掌握所學內容。
五、精打細算,把握好時間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一堂課才40分鐘,稍縱即逝。課堂是嚴肅的,每分鐘對于課堂教學來說都是無比珍貴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在一節課內最佳的學習時間是上課后的20分鐘。老師應格外珍惜這些時間,提前一兩分鐘到達教室門口,梳理好自己的情緒,準時走進課堂。新課導入宜簡不宜繁,要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教師可根據不同課型調整教學方法,保證在最佳時段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合理分配每一個教學環所需時間,各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教學節奏緊湊,不浪費任何時間。如果課堂上有突發事件,如學生生病了、窗外有人找等要機智處理,莫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與本節課無關的內容絕對不進課堂,如有些老師正在講課,怕等會兒忘了學校通知,就停課講別的,這樣極不可取。此外,教師的語言應簡潔,無廢話。課堂時間有限,但應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哪怕短短的幾十秒。尊重自己和學生每節課的40分鐘,讓分分鐘有價。
六、檢測課堂學習情況
了解學生語文課堂活動中的學習效果,教師必須通過一些檢測方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下是對檢測方法的介紹。
1.課堂提問檢測法。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測試,提問內容以所學課堂知識為主,檢測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分析、掌握能力。在提問時,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能力等進行抽查提問,這種方法可以全面、系統地掌握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
2.歸納總結檢測法。教師讓學生概括、歸納和總結知識框架結構,并劃分知識重點、難點,檢測結果中概括總結較全面的學生,說明課堂學習效率較高。
3.試卷檢測法。教師出試卷,根據學生完成效果,判斷其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由此可知,教師要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通過對學生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綜合分析學生對哪部分知識掌握得好,哪部分仍需鞏固加強,講解學生普遍難以解決的重點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掌握課堂內容,真正意義上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七、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是葉圣陶先生對教育的精要概括。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習慣。聽要聽得準確,經常聽寫詞語和句子很有效;聽還要聽得耐心,聽出文章的重點和難點。回答問題時,嚴格要求說話完整;口語交際時,重點要求說話有條理、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語文講究以讀促悟,要求學生大聲朗讀,入情入境地讀、有感情地讀。在老師的范讀引領下,通過一遍又一遍形式多樣的讀,很多文章不需講解,學生就明白了;書寫要規范、工整、美觀,從詞、句入手,寫課后“小練筆”,模仿范文練寫,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堂上,任課老師應教會學生做筆記的方法,并督促其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其次養成擺放好學習用具的習慣。書該放哪兒,本子在哪里,橡皮和筆在哪里,都應該有一個固定的位置,這樣就不會因為課堂上要找相應東西而浪費大量時間的情況。最后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一個開放性問題的提出,應該有不同答案,不能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或偏信老師的權威。思考,再思考,即使結果是錯誤的也不要緊,過程最重要。
總之,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活動中,只要我們以學生為本,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則肯定會結出豐碩之果。
參考文獻:
[1]俞峰.試論探究式教學中教師作用的體現[J].
[2]任效峰.淺析新課程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與接受式學習[J].
[3]徐杰.語言規劃與語言教育[M].
[4]龐維國.當前課改強調的三種學習方式及其關系[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