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蘭
摘 要: 語文課是一門煥發生命光彩的學科,本身就是有趣的。本文從語文教學是情感教學;語文教學是體驗教學;語文教學是生活教學;語文教學要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等方面入手,探討如何構建高中語文高校課堂。
關鍵詞: 高效課堂 激發學習興趣 難點突破 探究性學習
高中語文新課程重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語文應用能力和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為終身學習和個性發展奠定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我對怎樣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如何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有了新思考。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組織高效課堂的契機
興趣是通向學習樂園的向導,只有對學習感興趣,才能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樂園里遨游。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學習欲望,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成為課堂主人的前提。所以,語文教師應認真備好課,講究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努力把每堂課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讓學生回味無窮,從心底里喜歡上語文課。這樣,才能激發他們高昂而持久的學習興趣。
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語文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語文教學改革,增強教學效果。采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內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匠心獨運地設計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合理使用多媒體設備,多媒體是聲音、圖像、文字等的組合,隨著我校教學條件的改善,每個年級所有班級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多媒體教學具有優化教學過程、獲得最佳教學效果的功效。對于語文教學而言,它能沖破時空限制,促進教學形態多樣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對象,擴大直接經驗范圍;它形象具體、生動活潑,有利于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當然,多媒體教學中要避免一節課成為課件展示,忽視對教材具體語言文字的感知體會,忽視誦讀能力、語感的培養,限制學生想象與創造。教師可把學生在生活中少接觸、不易見到、無法體驗的內容,借助多媒體音像材料加以表現,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可以激發興趣、渲染氣氛、營造意境,使學生盡快進入文本。
二、注重教材重點的把握和難點的突破
“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飲”。這句話用在課堂教學中就是要求上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不可面面俱到。一堂課只有短短45分鐘,導致語文課堂教學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師生沒有很好地把握教學重點。該強調的不強調,不該強調的大講特講,沒有突出重點,學生沒有消化重點的方法,導致師生時間和精力分散,不能有效學習。學習的重點常常成為學習的盲點,知識體系不完整,“蜻蜓點水”式的膚淺和面面俱到的強調,是導致低效課堂的主要因素之一。
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優秀且有著豐富精神內涵的作品,如《包身工》這篇課文的篇幅很長,我們可抓住“雙線結構”、“點面結合”兩點來講;李白的《蜀道難》可抓住“難”這一字,從“怎樣寫”、“為什么寫”來講。杜甫的《詠懷古跡》可從“怨恨”二字切入。
如何才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認為“潛心研究教學”是教師“提高課堂效率”的堅強后盾,不自強而功成者天下未知有也。教學是一門學問,有一種魂力隱含其中,不深入研究是掌握不了它的真諦的,抓不住它的精髓的。教師課前應該大量占有資料,潛心研究教材,對課文的重點、難點做到了然于心,上課才能做到自信激情、駕馭有度、收放自如。
三、注重實施探究性學習
(一)教師的教學行為應當轉變。
老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把教學看成學生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建構學習體系的過程。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發展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再是傳統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與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應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養學生自覺、自律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習慣。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數事實證明,“問”是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切入口。有人說,學習過程是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的過程。只有學生有了疑問,才會產生探究興趣。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言,讓學生在探究中尋找答案,這一過程中,教師適當加以點撥和補充,這與老師將現成答案一下子“端”給學生,效果截然不同。
(三)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
1.打破定勢,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善于指導學生從習慣性思維模式中跳出來,打破思維定勢,試著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用批判眼光看事物,從中發現問題。
2.曲設情境,發散思維,啟發學生梳理問題。曲設情境,廣開言路,多向思維,使學生在思維發散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曲設情境時,一定要設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拓寬思路。
3.挖掘難點,探究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捉住疑難點,培養學生的探究性思維,讓學生發現和探究疑難、突破疑難,然后陳述出來。
(四)教學評價中增加學生創新比重。
教師評價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學習方式,就是在教學評價中突出學生探究性學習成果的獨創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創新比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嘗到探究性學習的甜頭,重視方式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總之,教師以課堂為主要作戰陣地,使新課改下的一線老師經營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獲得最高產出,使課堂走向一片光明。我們需要以愛心為拐杖,在摸索中不斷前進,在前進中不斷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