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紅




摘 要: 在小班化教學背景下,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效率最優(yōu)化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關鍵詞: 小班化 興趣 高中英語
2012年9月6日,南京市教育局正式啟動高中小班化教育學校試點,我校成為首批“南京市普通高中小班化教育改革實驗學?!?,至此我校從高一至高三,每個年級都實行小班化模式,每個班級的人數(shù)控制在35人左右。小班化教學是世界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在基礎教育階段普遍采用的教育發(fā)展模式。它以班級生數(shù)較少為基本特征,本質是一種教學面向學生個體、注重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和個性自由的教學組織形式。小班化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減輕課業(yè)負擔,提高教育質量,使每個學生在和諧寬松的環(huán)境中享受均等的最好教育。對于生源相對較弱的文樞來說,如果全面落實小班化教學,可以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劑有效的靈丹妙藥。這一階段,英語組老師通過參加學校課改試驗小組進行實踐研究和參加課題——“小班化”背景下“少教多學”理念引領的高中生課堂主動性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進行理論研究的兩條路徑雙管齊下,并利用小班教學時間、空間相對充裕的特點,發(fā)揚我?!瓣P注每一個,關注這一個”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造讓學生感興趣的高中英語小班化課堂。
一、改變傳統(tǒng)的座位編排方式,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作用
2013年6月,為了進一步深入推進我?!案咧行“嗷逃虒W試點改革工作”,構建高效課堂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我校成立了課改小組,所有英語組老師都成為改革小組中的成員,一場改革的行動在校園內(nèi)展開。
首先從外在的形式來看,改變就是學生座位編排方式的變化。座位編排的原則是“組內(nèi)異質,組間同質”,即老師根據(jù)班級學生的特點分組,每組的人數(shù)約五六人。我們在分組的時候,既要考慮男女生比例,又考慮各小組英語水平的平均,也就是說,分組時特地把基礎好的學生和相對來說較弱的學生以及愛發(fā)言的和不愛發(fā)言的學生,活潑好動的和安靜的學生巧妙地組合在一起。每一組學生都給他們的組起了一個喜歡的名字,這就便于教師指導和監(jiān)控個小組的學習活動,方便各小組匯報活動成果并開展小組間的競賽,方便老師及時給出激勵性的評價。
分組合理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課堂主動性,其實學生學習行為的改變才是我們的目標。于是我們根據(jù)學生個體不同的特質進行組員的角色定位,設置leader,recorder,writer,guider,reporter,speaker,designer等不同的角色,使每個組員各司其職。例如在一節(jié)寫作示范研究課中,最后的知識反饋階段我們設計了Group activity and Presentation這個環(huán)節(jié),即老師給學生10分鐘時間,分小組討論并寫作,我們規(guī)定group 1和group 2寫para 1;group 3和group 4寫para 2;group 5和group 6寫para3,最后每個小組派代表展示本小組的作文。雖然要求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可是老師在設計教學案的時候多了一個心眼,要求每一個學生在自己寫的句子后面標上名字。如果覺得自己的句子比別人的好,可以寫在后面,這樣的目的是保證組內(nèi)每一個學生都有事情可做。同時我們規(guī)定評分規(guī)則是:
1.無主題句(-2分);
2.好短語(+2分);
3.正確的句型結構(+3分);
4.無銜接詞(-2分);
5.書寫不清晰(-5分);
6.組員參與人數(shù)多(+3分);
7.句型句式豐富和句子較多(+3分);
8.發(fā)言的同學聲音洪亮(+2分);
9.認真批改別組作文的小組(+3分)。
我們發(fā)現(xiàn)在實際的課堂小組活動中,每組書寫好的學生執(zhí)筆,口語好的同學展示,英語基礎較好的同學對基礎較弱的組員進行指導并對句子進行修改,這樣一來一些學習疲沓的學生出于團體利益不得不認真學習。原先課堂中傳統(tǒng)的“學生從聽中思考和從聽中接受”的學習行為變?yōu)椤案兄?、分析、交流、討論、展示”的過程。其實座位編排方式的變化意味著學生學的行為的改變,同時表明我們構建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課堂的決心。
二、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學生為主的課堂
在進行課改試驗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課題組希望每一個學科都能創(chuàng)造有本學科特色的、實用的、符合我校學情的、能在平時的課堂中有效操作的課堂模式。英語組的老師們經(jīng)過熱烈的討論和研究,制定了不同年級的研究重點和奮斗方向,并且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我們認為高一年級的重點應該放在初高中銜接上,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設計尤為關鍵。老師在備課時提問內(nèi)容要緊扣教學目標,同時推動深度提問,并且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還要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生;高二教師則重點進行閱讀第一和第二課時的課型模式的研究;高三的重點是作文和試卷評講課型模式的研究。
在高二閱讀第二課時的課型模式研究中,我們設計的教學流程為:
從以上的流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學生, 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就是想方設法地使學生與知識的間接關系變?yōu)橹苯雨P系。
例如,在高二M6U3“The UN-bringing everyone closer together”這一課中,任課教師先通過展示聯(lián)合國形象大使圖片的方式,帶領學生回顧上一節(jié)課的具體內(nèi)容,然后通過“What qualities made them be chosen?Who is your ideal candidate for the Goodwill Ambassador?”等幾個問題引入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們來看一下老師給出的例句:
這幾個問題看似簡單,可是在此過程中,我們認為教師教的行為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他不再是傳統(tǒng)的敘述、解釋知識,而是由講知識變?yōu)橐稹⒕S持和促進學生的學習活動。老師所選的話題都是當下學生比較關注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所以學生對此很感興趣,一直在想學、能學的狀態(tài)下進行。同時適時地分小組討論,如找出課文中你認為好的有用的詞組和句型等,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成功有效的課堂模式中,老師一定要學會策劃活動,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例如,在這節(jié)課的知識應用環(huán)節(jié),任課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類似于作文但又不是作文的題目,這個題目分為兩個部分設計成學案,1-3小組討論第一學案,4-6小組討論第二學案,之后選小組派代表展示本組的作品,課后所有學生根據(jù)各小組的展示整理成作文。以下是學案之一:
我們發(fā)現(xiàn)本學案不僅包括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還成功讓學生了解了JinXin book Fund。
又如,我們研究的高三作文與閱讀課堂模式為:
對于不同課型模式的探究,讓全組老師對小班化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增加師生、生生的互動空間,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讓學生學到最多、最深入和最有價值的學習內(nèi)容。所以我們要努力使課堂活動化、個性化。
三、合理使用講學案,彰顯小組合作特色
講學案的設計和使用離不開集體備課,英語組開展定時定點定人的備課組活動,除每周一上午的市區(qū)教研活動外,每周三下午第二節(jié)課是英語組固定的備課時間。備課組內(nèi)資源共享,分工合作。每個單元由一位老師負責,并在每周的備課組活動中由該位老師主講備課思路及單元的重點、難點。負責的老師必須精心備課,列出每單元的知識框架,突出知識的重點、難點,并配上精心挑選的、與本單元知識相關的習題,制作成課件。做到統(tǒng)一教學和復習進度,統(tǒng)一教案、課件、練習等,教學上既有所統(tǒng)一,又各有特色。在小班化的背景下,我們更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在此過程中,學案既要有自主學習(課前預習),又要有合作探究(課中講練),還要有自我小節(jié)(課后反思)。同時學案的設計要難度適中,不能讓小組合作只成為部分優(yōu)秀學生的個人秀,讓后進生成為配角。每一個學案中我們都要設計每組必答題、小組搶答題、組組合作題,每一節(jié)課中的基礎題和每一個學生都要求掌握的知識都成為必答題。我們的講學案設計宗旨是不要讓學案成為擺設,不要讓學案只成為一種形式,要合理有效地實用,同時也要彰顯小組合作特色。在不同的課型中,有時各小組的學案是一樣的,有時根據(jù)任務的不同而不同。
四、疑惑
1.在如今的教學中,由于知識量大課緊,小組活動的開展有時會使教學內(nèi)容不能及時完成,該如何處理?
2.在教學中,傳授起到不小的作用,如何處理好傳授知識和自主探究的關系?
在接下來的課改試驗中,我們將重點進行閱讀課第一課時和語法課型模式的研究,全組老師將一如既往地熱情地參與到其中,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幸福每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