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 王自強
[摘 ? 要] 伴隨著大學擴招,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導致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前處于一種高壓狀態,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對學生的求職信心、職業期望值、心理健康水平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高校應密切關注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建立一支專業的團體心理輔導師資隊伍,完善就業心理危機預警系統,將團體心理輔導融入到班級德育活動中,幫助大學畢業生擺脫就業心理困境。
[關鍵詞] 高等教育;團體心理輔導;就業焦慮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辦學特性轉化基本完成,與之相匹配的畢業就業分配制度也基本確立,即由國家“統包統分”轉變為“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大學畢業生就業面臨市場選擇和激烈的人才競爭,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大學生的心理負擔。一些畢業生由于缺乏社會適應能力,擔心前途和未來,心理負荷較重,進入大四年級就開始偏離正常的學習生活軌道。調查顯示,就業心理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第四大因素(前三位分別是學習壓力、情感困惑和人際關系)。大學生在就業中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如果不能盡早妥善解決,極可能引發其他多種過激行為,既不利于大學生自身發展,也可能給學校和社會帶來一定的危害。本課題研究旨在了解大學畢業生心理焦慮現狀,為高校和相關組織機構實施有效干預提供理論與實踐方面的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江西師范大學2015屆畢業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年齡范圍在18—25歲,平均年齡22.6歲;發放問卷519份,回收519份,回收率為100%;最后獲得有效問卷497份,有效率95.76%。按性別統計,男生共計237份,占47.78%;女生共計260份,占52.22%。按生源地統計,城市學生有203份,占40.84%;農村學生有294份,占59.16%。按專業統計,文科類有196份,占39.47%;理科類有244份,占49.16%;另有57份工科類問卷,因并非主流,故在此不作具體討論。(詳情參見表1)
表1 ?有效問卷的性別、生源地及專業結構
(二)研究工具與方式
1.大學生就業心理初始調查問卷。參照內蒙古師范大學張玉柱和陳中永的高校畢業生擇業焦慮問卷編制,共26個題目。經測定統計,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2,表明該問卷信度達到了較好的水平,可用于畢業生就業焦慮的研究。
2.焦慮自評量表SAS。采用華裔教授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該量表有20個項目,主要評定癥狀出現的頻度,采用4級評分,用于評定被試在焦慮方面的主觀感受。經測定統計,SAS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2。
3.測量方法。以學院為單位,在輔導員的協助下,使用規定的書面指導語和口頭指導語指導學生測驗,通過電子郵件發放問卷,學生獨立填寫,以郵件回復的方式回收。
(三)數據統計與分析
將所得數據運用Excel和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進行了主成因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
二、調研結果分析
(一)大學畢業生就業焦慮的整體狀況
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在江西師范大學497名被測學生當中,焦慮的總體檢出率為26.13%,其中輕度焦慮為18.51%,中度焦慮為6.26%,重度焦慮為1.36%。大學生SAS均分為42.472,明顯高于國內常模37(P<0.05)。(詳情參見表2)
表2 ?大學畢業生就業焦慮狀況(M±SD)
具體分析導致大學畢業生出現就業焦慮的原因,由重至輕依次是缺乏就業支持、就業競爭壓力、自信心不足以及對就業前景的擔憂。而缺乏就業支持逐漸成為大學生就業壓力的主要來源。(詳情參見表3)
表3 ?大學畢業生就業焦慮原因(M±SD)
(二)不同性別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焦慮程度的比較
分析表4中數據不難看出,江西師范大學男女畢業生在SAS測驗的量表得分上存在一定差異,男生均低于女生,且在缺乏就業支持及對就業前景的擔憂這兩個方面更是趨于顯著,這說明女大學生的就業焦慮程度相對較嚴重,教育管理者應給予重視。
表4 ?男女學生SAS量表得分比較(M±SD)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
0.001,下同。)
(三)不同地區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焦慮程度的比較
從表5可以看出,江西師范大學城鄉畢業生在SAS測驗的量表得分上存在一定差異。農村大學生的焦慮水平明顯高于城市大學生。而在就業競爭壓力、缺乏就業支持、自信心不足、對就業前景擔心的得分上,城市和農村大學生沒有顯著差異。
表5 ?城鄉學生SAS量表得分比較(M±SD)
(四)不同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焦慮程度的比較
從表6可以看出,江西師范大學文理科兩專業畢業生在SAS測驗的量表得分上存在一定差異。文科類和理科類大學畢業生在自信心不足得分上存在顯著差異。文科類大學生的自信心明顯低于理科類大學生。而在就業競爭壓力、缺乏就業支持、對就業前景擔心和SAS的得分上,文科類和理科類大學生沒有顯著差異。
表6 ?文理專業學生SAS量表得分比較(M±SD)
三、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表明,江西師范大學497名被測畢業生就業前焦慮發生率為26.13%,SAS量表均分為
42.472,就業焦慮檢出率及SAS量表均分均明顯高于國內常模,這與徐潔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自從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大學畢業生不再分配就業,“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成為主流就業方式。新的就業方式給畢業生帶來了巨大挑戰,畢業生不得不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去尋找工作機會。加上近年來高校連續擴招,造成高校畢業生高存量、高膨脹,這些都給高校畢業生就業帶來了新的壓力和困難。高校畢業生面對這樣的就業現狀更容易產生恐慌、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
研究結果顯示,就業壓力與性別、生源地、專業有關,女生、農村學生、文科生的就業焦慮水平明顯高于男生、城市學生、理科生。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用人單位在追求效益最優化的原則上,會全面衡量勞動力“性價比”,而女生、農村學生、文科生由于體力、生理、婚育、家庭、思維、能力、人脈關系等因素導致“性價比”低于男生、城市學生、理科生。
四、針對高校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一些建議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心理問題已不容忽視,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的通力協作。學校在此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需要在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的同時,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狀況,完善就業心理危機預警系統。其中,團體心理輔導應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點關注。縱觀江西師范大學定期開展的就業心理咨詢工作,可以看出教育工作者意識到了團體心理輔導的重要性,還在部分領域使用了這一策略以解決畢業生群體出現的心理問題。但根據以上調查不難發現,由于軟硬件設施不夠齊全、專業從事團體心理輔導的教師不多等客觀因素存在,該校以團體心理輔導手段解決畢業生就業焦慮問題的效果尚待提高。基于江西師范大學團體心理輔導開展現狀,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予以改進:
一是學校應給予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足夠的關注。定期開展就業心理咨詢工作,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心理指導。明確團體心理輔導的重要性,制定方案并嚴格執行。聽取心理輔導老師的建議,配備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所需要的設備、場地等。
二是重視專業團體心理輔導教師的培養。建立起一支專業的團體心理輔導師資隊伍。學校應提供條件和經費,保障教師定期參加心理咨詢與指導方面的專業培訓。與兄弟院校保持暢通交流,不定期組織本校心理輔導教師前往兄弟學校相關單位交流學習,取彼之長補己之短。
三是完善就業心理危機預警系統。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與團體心理輔導系統結合起來,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擇業就業觀的同時,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量,及時發現問題并適當干預,依靠系統心理團體輔導降低畢業生就業焦慮程度。
四是針對不同問題、不同心理需求的學生制訂個性化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將日常工作中發現的具有同一問題的學生集中起來統一輔導,讓這些學生相互支持,共同成長進步。
五是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關注學生人格的塑造與培養,將發展性的團體心理輔導作為工作“中心”與“重心”。解決畢業生就業焦慮問題,不能僅僅著眼于消除大學生短期心理問題,重點在于引導大學生在正視自我的前提下,正確把握擇業期望值,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選擇適合發揮自己才能、能夠施展抱負的職業。
六是在日常個體心理咨詢、班級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教學當中滲透團體心理輔導的精神,將團體心理輔導融入到班級德育活動中。團體心理輔導有助于提升班級德育工作的科學性,克服個體心理咨詢的局限性,可謂是高校進行德育工作的良好途徑。高校輔導員在接受系統培訓后可以指導團體心理活動的開展,引導班集體健康成長。
七是樹立系統團體心理輔導意識,既重視團體心理輔導的開展,又要關注輔導之后的評估和反饋。實踐證明,就業指導工作要貫穿大學生活的全過程,即在學生入學之初開始抓起,分階段、分重點地為學生提供各種就業指導服務。學校可以通過在低年級開設相關的就業指導課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待到學生畢業前,再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其了解本專業的狀況,認真對待當前的就業趨勢、社會需求及行業狀況,加快個人社會化進程。學生通過不斷進行角色調試,抓住生活中的發展機遇,進而實現自己的求職理想和目標。
參考文獻
[1]徐潔.認知重評團體輔導對大學生就業焦慮的干預效應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2]張曉琴.大學生就業焦慮及成因分析[J].社會心理科學, 2004(5):106-108.
[3]張玉柱,單和盛,諾敏.高師畢業生的狀態—特質焦慮及相關因素調查[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3(1):27-30.
[4]安雅然.大學畢業生焦慮心理的調查與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37):143-145.
[5]劉洋,王金祥,李杰.河南省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前焦慮、抑郁及其影響閃素分析[J].新鄉醫學院學報,2009(9):467-469.
責任編輯 張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