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萬學
摘 要: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引入分組教學模式,有利于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同時又能促使中學體育教學高質、高效開展。詳細闡述了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運用分組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同時也探索出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運用分組教學模式的可行性策略,以饗讀者。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分組教學模式;重要意義;運用策略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引入分組教學模式,能最大可能地打破傳統體育教學弊端,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以下是本文對中學體育教學中運用分組教學模式的幾點認識。
一、中學體育教學中運用分組教學模式的意義
在中學體育實踐教學中滲透分組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分組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體育訓練的熱情與效率,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積極獲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求知欲。其次,分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分組,教師可以選擇一位體育素質較好的學生作為小組組長,組長要想在體育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必須發揮全體組員的集體智慧,用凝聚力和堅強毅力解決組隊內出現的各種問題,通過組員之間的交流合作,拉近組員的心靈距離,實現組員的共同進步。再次,體育分組教學還能實現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和諧發展,促使學生健康茁壯成長。最后,分組教學模式使學生過早地接觸激烈的競爭環境,為提升社會適應度奠定了基礎。
二、中學體育教學中運用分組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基于學生的體質情況踐行分組教學
學生的體質不能一概而論,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高度學生的體質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教師在進行分組教學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體質差異,根據學生的體質情況選擇分組教學的內容與形式。例如,在“耐久跑”的實踐教學中,教師要適當了解不同體質學生的基本情況,摒棄傳統一概而論、男女混搭訓練的模式,盡量將成績好、體質好的學生安排在一組,給予較高的訓練標準,將成績差、體質差的學生混在一起,基于其體質實際安排體育訓練,實現分組教學,這樣體質好的學生在程度相當的環境中不易沾沾自喜,體質差的學生也不至于出現盲從與自卑心理,這樣相得益彰的分組學習能極大地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信心,使其高效掌握運動技能。
(二)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踐行分組教學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存在著盲目性和隨意性,不能依據學生的體育興趣展開教學,致使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極低,學習效率低下。分組教學模式旨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的個體喜好,使學生在興趣高漲的體育訓練中實現身心健康發展。例如,在球類的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據自身興趣與愛好選擇不同種類的球類運動項目進行分組合作訓練,男生大多喜歡籃球、足球多一點,女生則更多喜歡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較輕盈的球類運動。教師在具體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分別為每組成員作詳細的示范與講解,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主動性。
(三)基于體育教學的內容踐行分組教學
在體育分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基于體育教學的基礎知識與內容進行分組教學,選擇科學恰當的分組模式,使學生在分組訓練中掌握基本的體育運動知識與技能,不斷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教師要務必對體育教材內容進行詳細梳理與研究,基于教學內容設計可行性強的體育教學活動,正確把握體育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的比例,最后通過比賽的方式對學生分組學習結果進行檢驗和評價,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比賽途徑是促使學生通過分組合作方式實現對體育知識與技能高效掌握的有效途徑,基于教學內容的比賽能激發學生內心的競爭意識,使學生激情飽滿地投入分組教學中去,提升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運用分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具有雙向的促進作用,作為中學體育實踐教學的組織和引導者,教師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基于學生的實際體質、學習興趣、體育內容等踐行分組教學,不斷實現中學體育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健康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王磊.中學體育教學運用分組教學模式的探討[J].青少年體育,2014(0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