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華英


[摘要] 目的 探討妊娠期糖尿病兩種不同診斷標準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方法 選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來我院產檢的初產婦800例,其中2011年1~12月采用樂杰主編的第7版《婦產科學》(GO)中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診斷妊娠期糖尿病孕婦50例,2012年1~12月采用國際糖尿病與妊娠研究組(IADPSG)診斷標準診斷妊娠期糖尿病孕婦60例。觀察比較兩組孕婦的妊娠結局。 結果 IADPSG組孕婦剖宮產率及新生兒出生體重明顯低于GO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孕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胎膜早破、羊水過多及新生兒黃疸、早產兒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采用IADPSG診斷標準能提高妊娠期糖尿病診斷率,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預及必要的治療,可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 R714.2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8(a)-0090-03
妊娠期糖尿病在產科疾病中較為常見,其發病率逐漸增高[1-2],患者常無明顯自覺癥狀,較難發現,如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其對母嬰健康的威脅較為嚴重,可導致不良妊娠結局。近年來,國內外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爭議不斷,意見不一。因此,尋求一種適合我國人群的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成為婦產科醫生迫切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本研究對妊娠期糖尿病分別采用兩種不同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以期探討不同診斷標準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來我院產前檢查并分娩的單胎妊娠初產婦800例,年齡22~34歲,平均(29.5±3.2)歲,平均分娩孕周(38.7±1.3)周。其中2011年1~12月采用樂杰主編的第7版《婦產科學》中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1](GO)診斷妊娠期糖尿病孕婦50例(GO組),2012年1~12月采用國際糖尿病與妊娠研究組診斷標準[3](IADPSG)診斷妊娠期糖尿病孕婦60例(IADPSG組)。兩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年齡、分娩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方法
1.2.1 GO組 妊娠20周前孕婦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隨機血糖≥11.1 mmol/L,則復查空腹血糖,如空腹血糖≥7.0 mmol/L,可診斷為糖尿病合并妊娠;如2次空腹血糖≥5.8 mmol/L,則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其他非糖尿病孕婦于妊娠24~28周時常規進行50 g葡萄糖負荷試驗(GCT),如空腹口服50 g葡萄糖1 h后血糖≥7.8 mmol/L者為GCT異常,進一步行75 g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如空腹血糖≥5.6 mmol/L、口服75 g葡萄糖1 h后血糖≥10.3 mmol/L、2 h后血糖≥8.6 mmol/L、3 h后血糖≥6.7 mmol/L,其中兩項或超過兩項指標異常者則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一項指標異常者則診斷為妊娠期糖耐量受損(GIGT)。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損患者給予運動鍛煉、飲食控制,必要時注射胰島素以控制血糖。
1.2.2 IADPSG組 孕婦于妊娠24~28周時常規行75 g OGTT,如空腹血糖≥5.1 mmol/L、口服75 g葡萄糖1 h后血糖≥10.0 mmol/L、2 h后血糖≥8.5 mmol/L,其中一項指標異常者則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飲食、運動及胰島素療法同GO組。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孕婦分娩方式、新生兒體重,及孕婦妊娠期、新生兒并發癥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孕婦血糖值的比較
IADPSG組孕婦血糖篩查及OGTT空腹血糖水平均明顯低于GO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孕婦分娩方式、新生兒體重及巨大兒發生率的比較
IADPSG組孕婦剖宮產率明顯低于GO組,新生兒出生體重明顯輕于GO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孕婦分娩方式、新生兒體重及巨大兒發生率的比較[n(%)]
2.3 兩組孕婦妊娠期及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兩組孕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胎膜早破、羊水過多及新生兒黃疸、早產兒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 討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人數與日俱增,而糖尿病的患病年齡也日趨年輕化,較多的育齡女性中存在孕前糖代謝異常,包括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產科疾病,是指妊娠期首次發生和發現的不同程度糖代謝異常[4-5]。近年來,妊娠期糖尿病呈顯著增加趨勢,多數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常無明顯自覺癥狀,其空腹血糖正常,故較難發現此病,多數孕婦異常的糖代謝狀況可于產后恢復正常,但會增加將來患2型糖尿病的幾率[6-7]。妊娠期糖尿病病情較重,或血糖控制不良者,對母兒影響較大,母兒的近、遠期并發癥較高。妊娠期糖尿病如得不到及時診斷和恰當的治療,將會影響孕婦和新生兒的健康,導致流產、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先天畸形、胎膜早破、新生兒窒息、新生兒黃疸、巨大兒、死胎、早產等不良妊娠結局[8-9]。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兒的影響程度取決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因此,尋求一種適合我國人群的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成為婦產科醫生迫切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糖尿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自20世紀后期開始,國內外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爭議不斷,意見不統一,雖然取得了一些共識,但存在人群差異性,各國采取不同的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10-11],且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是否需要進行科學的管理存在爭議。有研究報道,采用樂杰主編的第7版《婦產科學》中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診斷該病因較易產生漏診,或不能盡早確診妊娠期糖尿病而延誤有效的管理和治療時機,導致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12-13]。美國糖尿病協會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高血糖與妊娠不良結局關系(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HAPO)的前瞻性研究,該研究包括了亞洲在內的9個國家、15個醫學中心的25 505名孕婦。研究結果表明,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圍內的孕婦,隨著其血糖水平的升高,各種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均明顯升高。2011年美國糖尿病協會經過對糖尿病的分型及診治指南進行充分討論分析后,建議采納IADPSG標準為GDM新的診斷標準。世界衛生組織及我國也均依據美國這一新診斷標準作了調整,使我國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升高。IADPSG與GO診斷標準比較,空腹血糖的診斷標準由5.6 mmol/L降至5.1 mmol/L,口服75 g葡萄糖1 h后血糖由10.3 mmol/L降至10.0 mmol/L,2 h后血糖由8.6 mmol/L降至8.5 mmol/L;GO診斷標準規定兩項或超過兩項指標異常者方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而IADPSG診斷標準則規定一項指標異常者即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
本研究對妊娠期糖尿病分別采用GO及IADPSG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并給予妊娠期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損患者運動鍛煉、飲食控制,必要時胰島素注射療法以控制血糖[14-17],結果顯示,IADPSG組孕婦血糖篩查、OGTT空腹血糖水平、剖宮產率、新生兒出生體重明顯降低,但兩組孕婦妊娠期及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相當。
綜上所述,采用IADPSG診斷標準能提高妊娠期糖尿病診斷率,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預及必要的治療,可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0-154.
[2]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509-521.
[3] 楊慧霞.2011年妊娠期糖尿病國際診斷標準解讀[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1,4(4):72-73.
[4] Lao TT,Ho LF,Chan BC,et al.Maternal age and preval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es[J].Diabetes Care,2006,29(4):948-949.
[5]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11,34(34):62-69.
[6] 陳惠儀.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與不良妊娠結局的關系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9):66-67.
[7] 楊彩梅.妊娠期糖尿病對孕婦及圍產兒結局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5):71-72.
[8] Coustan DR,Lowe LP,Metzger BE,et al.The 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HAPO)study:paving the way for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Am J Obstet Gynecol,2010,202(6):654.
[9] 丁潔.妊娠期糖尿病研究進展[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29(22):55-56.
[10] 陳友,江芳華,徐叢榮,等.新診斷標準下妊娠糖尿病篩查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22):85-86.
[11] 魏玉梅,楊慧霞.妊娠期糖尿病不同診斷標準適宜性的比較[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1,46(8):578-580.
[12] 申微,郭欣,區小牧.新診斷標準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觀察[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11):46-47.
[13] 羅靜,常青,王延洲,等.新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與圍生期母兒結局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9):81-82.
[14] 邱春萍,鄭豫.不同干預措施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0,38(17):38-39.
[15] 金霞,班玲,張燕,等.個體化飲食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0,12(9):48-49.
[16] 周信芳,陶建英,戴建榮.妊娠期糖尿病孕期規范管理與妊娠結局的分析[J].實用臨床醫學雜志,2008,12(3):107.
[17] 鄭玫.早期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的母嬰預后的影響[J].遼寧醫學雜志,2012,26(2):69.
(收稿日期:2015-03-06 本文編輯:王紅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