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
摘 要: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語法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以講解為主,學生死記硬背語法條文,機械套用基本句型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是一種被動的接受模式,往往只是記住語法規則,而不能靈活運用,做知識的主人,進而很容易對語法學習乃至對英語這門學科失去興趣。這種環境下,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從而提高成績,增強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促進學生社會技能、社會情感的發展。
關鍵詞:小組合作;課前;課堂;課后
小組合作式學習是一種相互溝通、相互配合的學習方法。小組內的每位成員都有明確分工,有共同的合作動機和學習任務。每位學生都能在語法學習時真正融入課堂,做課堂的主人,真正愿意學習枯燥的語法知識。美國教育學者嘎斯基博士描述合作學習:“從本質上講,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要求學生在一些由2~6人組成的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在每個小組中,學生通常從事各種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學習活動。”而在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是以學習小組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通過小組成員的分工協作達成小組共同目標,并以小組活動的整體效果為教學評價主要指標的教學策略。
一、課前小組合作
語法學習因為其難度較大,趣味性不高,學生在教室這個大空間里很容易出現“亞疲勞”現象。英語基礎差的學生更會覺得枯燥乏味。這時候,課前預習就很有必要。通過課前的預習,學生才能知道自己不懂的疑難問題,上課的時候才能有的放矢地聽老師講評。但是相對于書面作業,學生對于軟性的預習作業并不重視,教師也覺得無法檢查預習效果。針對這一現象,我在每節課前會提出明確的小組預習任務,要求每個小組在課前提交一份組內預習筆記,筆記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我的收獲,我的疑惑,經典例題,合作與分工。例如,在7A Unit 6 Countable and uncountable nouns這一課,我布置給小組的預習任務是:“尋找我們身邊的物體名詞共20個,并確定他們是可數還是不可數;試著給可數名詞加上復數形式;思考不可數名詞的表達形式;設計或尋找三道例題與同伴分享。”我還設計了加分任務:試著找出可數名詞復數的構成規律。這節課的課前五分鐘,我直接請每一小組上前展示他們的預習成果。有的小組很用心,找到了很多物體的圖片,做成了PPT,非常生動形象。也有小組是單純的筆頭書寫。經過五分鐘左右的課前展示,學生對于本節課要學的內容已經有了大體認知,而教師通過學生的展示,也能發現學生在預習中存在的問題,這樣課堂效率就得到了提高。教師對于學生的預習展示要及時予以肯定,或表揚,或批評。也許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比較耗時間的過程,可能會影響整個教學進度。我經過這兩年的研究發現:在實驗剛開始的兩個月,確實比較耗時。實驗初期,組員之間分工不明確,容易出現推諉現象;課堂展示時,聲音小,不自信;展示成果單一,學生沒有興趣等問題都出現過。但經過中后期的磨合和老師的及時指導,現在的預習展示已經做得很好了。每到預習展示的時候,大家都鉚足了勁展示出小組的成果,會用心設計或尋找問題,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最讓我覺得欣慰的是,每個學生,無論優生還是后進生,都已經養成了很好的預習習慣,這對課堂教學的成功絕對是強大的支持。
二、課堂小組合作
目前,小組合作式教學在各門學科中都被廣泛應用。但是我在研究這一課題的過程中,實際操作時遇到了很多困惑。課堂上討論得熱熱鬧鬧,但在隨后的檢測中發現成績卻不盡如人意。在筆者的一節語法課上,講解祈使句的用法。課堂的開始,筆者采用小組合作教學,讓組內成員觀察書中給出的例句,說出祈使句的特點。發言學生總結得很好,其他學生紛紛點頭附和,自我感覺頗為成功。但是在隨后的檢測中發現,各個層次的學生對祈使句的判斷并不清楚,有人會在動詞后加三單,有人會以情態動詞開頭。在課后的教學反思中,我對這節課的失敗進行了總結:學生能說出祈使句的特點,就像背下了一個數學公式,至于對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并且運用,每個人需要的時間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把這個公式用形象的事例呈現于學生面前,也許會對學生記憶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于是在另一個班,我舍棄了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而是采用了情境教學。一進班,我直接對某位學生說:Please clean the blackboard.隨后又假設了幾種情景,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祈使句。再給時間讓他們獨立思考,讓學生自己造出一些祈使句。隨堂檢測的成績證明了我選擇的正確。經過筆者的總結,發現以下幾種問題比較適合進行小組合作:答案不確定、容易引起分歧的話題;一個人無法完成的話題,比如小組表演,對話討論等;可能會有不同觀點的開放性話題。而一些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完全有能力自己解決的就沒必要進行小組合作。或者問題難度太大,即使小組內部討論了也不可能找出答案的難題,也完全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問題的選擇和設計是開展小組合作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小組合作的課堂上,還要注意小組合作形式的多樣性、靈活性。總是進行討論,學生會覺得厭煩。而且在討論中,往往是優生占據著引導地位,這對于其他層次學生的發展沒有很大幫助。經過閱讀和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我發現合作的學習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并且適當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中,我嘗試了以下幾種方法:開展小組討論,開展小組競賽,角色扮演,創設情境,成果交流等,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三、課后小組合作
課堂時間畢竟有限,而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千差萬別。后進生也許還有些知識點沒有真正弄懂。每節語法課后,我會留出15分鐘的時間給學生當堂檢測并統計錯誤率。錯誤個數比較多的人,把他們分配給每組成績優秀的學生。每次測試中錯誤的題目必須逐條解釋給優生聽。在實驗初期,教師要給予指導。給他們制訂題目講解制度并帶領他們適應這種制度。針對每次錯誤,我要求學生每人有一本錯題集,上面收集每次測試的經典錯題,而且還要寫明原因。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大大增強。他們重視課前的預習作業,會合理分工每位學生的任務。在課堂上,敢于表現自己,為本組的榮譽而競爭。課后的試題講解部分,學生有很好的自覺性,能及時弄懂錯題,形成錯題集,這對初三的中考復習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