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釗
摘 要:中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形成時期,這期間學生對世界萬物都充滿了好奇,所以中學教育要加強對中學生“三觀”的引導,其中人文素養的教育尤為重要。美術作為一門藝術,不僅來源于生活,而且又高于生活,對中學生進行美術教育,可以提高其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那么,在中學美術教學中該如何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呢?從中學美術人文素養教學策略方面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美術教學;人文素養;教學策略
美術來源于實際生活,對現實生活又有很大的影響。人文素養就是要以人為中心,注重人的品質,關注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人的能力和素養,以便使我們生活的客觀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和諧。在初中課程的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感知生活、體驗生活,特別是在美術教學中人文素養的教育更為突出。那么,如何在中學美術教學中進行人文素養的教育呢?
一、中學美術教學應進行“生活化”教育,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
美術來源于生活,所以,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應加強美術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這樣更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道德修養與人文素養有著直接聯系,彼此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生活化”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加關注生活、感悟生活、熱愛生活,提高中學生的道德修養,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對中學生美術教育中應體現“寓教于樂”的教學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在對中學生進行美術教育時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的美術功力有所增長。學習要在快樂的情緒中進行,才能有較高的學習效率。人文素養要在良好的情緒下進行才能有所提高。
三、在中學美術教育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進行創作
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如果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示和尊重,并體會到創造美的樂趣,尤其是學生在對美術文化的學習中,內心的思想、情感得到了充分體現,并在其心靈深處植入了人文意識。學生不僅受到了良好藝術氛圍的熏陶,更使中學生的人格得到了多方面的完善與發展。
人文素養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十分長久而且深遠的。那么,人文素養的教育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培養和訓練才能收獲良好的效果。通過在中學生美術教育中灌輸人文思想,在潛移默化中逐步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使學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更好的挖掘,從而為我國培養一批具有人文情懷的美術天才,使我國的美術事業進入“黃金發展時期”。
參考文獻:
[1]陳建國.人文教育在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02).
[2]武立君,張群.論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人文底蘊及內在意義[J].美術大觀,2008(07).
[3]張加勇.美術教育中的人文精神[J].美術教育研究,2010(06).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