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娟
摘 要:作為一種哲學思潮,實用主義傳入我國后,對大學生產生了一定影響,特別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造成了消極影響。文章從分析實用主義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造成負面影響的原因入手,對如何矯正實用主義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沖擊進行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實用主義;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8-0158-02
今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用主義促使人們自我意識的覺醒,培養人的求實精神,提倡科學與民主的精神,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但實用主義在當代社會也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辯證地看待實用主義,其中包含的一些基本精神,如:重行動、反空談;重實際效果,反空洞理論;重實用,反對形式主義等觀點在現實生活中有著積極的意義。但同時,實用主義在大學生身上更多的是表現出其負面的影響,如:輕政治理想,重個人利益;輕社會責任,重個人發展;輕遠大目標,重眼前利益等。面對當前在社會上比較盛行并已滲入高校師生當中的實用主義思潮,尤其是實用主義對思想政治理論的沖擊,這些問題應該如何應對呢?本文擬對此做一些探討。
一、實用主義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消極影響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學生頭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任務。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中,在實用主義的沖擊下,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現狀,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1.功利性地評價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專業課的區別
大學生當中,許多人只重視自己專業的學習和發展,功利地認為只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才能為自己今后在社會中謀生謀職所用。據筆者的調查,許多理工科的學生認為像高等數學、物理學這些課程的開設都是無用的,那么就更不用說思想政治理論課了。如何正確評價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專業課之間的關系,要認識到公共課不等于專業課,與其他課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論課最大的特點是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局限在傳授一般的知識。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換句話說,就是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與專業課相比,公共課具有同等的價值。正所謂“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如果說專業課的學習側重于學生的“成才”教育,那么對于屬于公共課類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它的價值功能就在于學生的“成人”教育,它關注的是培養學生對于國家和民族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過分偏重專業而忽視其他學科的教育,容易導致學生更多地追求功利性的東西,目光短淺,品味庸俗,同時也使得我們的人才觀發生偏差[1]。
2.功利性地看待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目標
在調查中,許多學生反映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漠視和反感,有一部分原因來自于中學階段在政治課上的感受,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無非就是中學政治課的重復而已,對待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目標也等同于中學時期的政治課:單純地死記硬背書本上的知識點,以考試過關拿學分為基本原則,這樣的目標定位自然會導致學習過程的偏失,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感到索然無味,認為這種課程是沒有用的,忽視了理論學習的深層價值。
眾所周知,無論什么學科的知識體系都有一定的延續性,思想政治理論課實際上就是中學政治課在大學階段的拓展和延續,但是不代表這就是一個簡單的高級重復,這個過程是一個螺旋式的上升過程。學生進入大學階段,知識結構也需要進一步的深化和發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過程中,對于其中涉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等知識,要認識到這些理論的生命力并不是停留在一些具體的結論上,而是理論本身內含的方法中。學習這些理論知識,不僅要掌握其基本的觀點和結論,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和發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活學活用、提升理論水平和精神境界的層次,最終達到“知、情、意、行”的有機統一。
3.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自己入黨的籌碼
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一般不感興趣,不想學習,甚至在一些積極尋求政治發展的學生,也有一部分將思想政治理論課視為入黨的快捷方式,將入黨作為滿足自己虛榮心、滿足今后就業的資本。他們只關心結果,并不關心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結果。據筆者調查,在一些高校中成立的青年馬克思主義協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入會的動機是為了獲取更有利于自己的入黨籌碼。部分學生在入黨時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可一旦入了黨就會松懈下來。
二、實用主義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消極影響的成因
1.大學生的實用心理導致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抵觸
大學生處在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成長形成期,有著強烈的成長欲望和成功訴求,但是他們對自己的理想目標往往定位過高;同時,從心理上看,大學生處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過渡階段,往往會表現出許多過渡狀態的矛盾性,因此在遇到一些挫折和矛盾時,尤其是近年來學生面對日益增長的競爭壓力、就業壓力、學習壓力等,他們心理承受能力及心理調適能力弱的問題就越發凸顯。大學生們的心理困惑主要體現在理想與現實、學習與成才、求職擇業、環境適應等方面,這些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正確的疏導,部分學生在心理上就會表現失衡進而產生了急切實用的心理傾向。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這類不能帶給他們“實際用途”的課程,學生自然會產生反感和抵觸的情緒。這種心理不僅是他們經常體驗到的一種情緒狀態,同時也是一種高發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如果長期受到這種心理的負面影響,將會嚴重影響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
2.對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客觀需求認識模糊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只有在一定需求的驅使下才能形成一定的動機,進而化動機為思想并付諸實踐。大學生要從內心深處真正感受到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需求時,才會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當前的高校中,大學生們的需求主要表現在“掌握有益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實現自我發展,開創美好未來”[2],這種需求呈現出更加科學而理性的走向。但也要看到,如今大學生的需求也更加務實和功利,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關注的是課程知識是否能為其今后謀職帶來直接的實用價值,是否能為其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和實用技能。正因為如此,對于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這類不能帶來直接功效和眼前利益的課程,他們是不重視、不感興趣的。他們沒有看到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帶來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品格的培養及塑造,忽視了思政課的意識形態功能。
3.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過于單一、僵化
一些大學生之所以會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無用”,有一部分原因來自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過于單一、僵化。單靠傳統的思政課教學方式難以糾正學生們的實用主義價值觀傾向,在認真繼承長期以來形成的好傳統、好方法的同時,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要看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并非唯一渠道和唯一途徑。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方式、方法及途徑也是多樣的。除了思想政治理論課,還要看到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及其他課程的育人功能,這些學科對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及提升精神境界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無用論”的對立面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萬能論”,這同樣也是要糾正的錯誤認識。要知道,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可能解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問題,也不可能承擔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任務。
三、有效應對實用主義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沖擊
首先,改變固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傳統理念,以老師說教為主,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教師對學生的規范教育。在傳統的教學實踐中往往是兩種情況:一是“我說你聽”的單向輸出,單向方法的影響類型。而另一種是教師想征服和改變學生。這兩種做法都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生們自然感到不滿,同時也違反了教育的規律。其實,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客體雙方是平等的,在教學過程中,對待學生應一視同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權利,了解學生的需求,教學中更加凸顯學生的自我教育。
其次,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以宣講、滿堂灌為其特點。不僅學生不滿,教師在教學中也很難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真正意圖和精神。當然,簡單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描述和灌輸主流意識形態實際上是扭曲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在今天的思想文化背景下,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和需求是多元化的,選擇的層面也是多元化、多層次的。這種情況在大學生的身上也有同樣的表現。之所以在大學校園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原因之一就是這些課程可以在解釋和灌輸主流意識形態的前提下,為學生創造多樣化的空間和多樣化的文化思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思考。以合理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理論環境,培育人文精神的獨特氛圍,建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及探討,搭建頭腦和靈魂之間的共鳴和溝通,以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人文價值。
其三,優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科學的選擇,內容及時反映學生關心的問題,貼近學生的需求和真實的生活。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深入思考和進行研究從而選擇教學內容,利用他們的知識和專業背景對學生感到疑惑和復雜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通過令學生信服的討論,使學生能夠區分理論的普遍性和社會現實的特殊性之間的辯證關系,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來指導社會實踐。
其四,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水平。要使思想政治理論能夠真正有效,使學生感到“有用”,教師是關鍵。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數量不足,質量等方面還有待提高。這些瓶頸的制約,要從理論過渡到實踐。由于缺乏師資,常用大班教學的方法,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充分溝通難以實現。此外,教師教學任務重,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和進行課程改革的研究。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水平,既要保證教師自己能夠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還要提升教師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更要加強教師的專業知識的積累,提高教學技能[3]。
參考文獻:
[1]賀武華,王胡英.當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認識的幾大誤區[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2]金艾裙,李震.基于大學生需求現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善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4).
[3]魏佳.試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的若干重要原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