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昊周 周陽
【摘 要】由于政府采購工作的特殊性,信息公開和流程固化始終是其需要考量的基礎性問題之一,因此其信息化建設工作便成為了政采工作的核心問題之一。經過數十年的建設,現代政采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了招投標公示、全過程信息化管理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隨著政采工作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政采信息化也在迎來一個又一個全新的挑戰,當前最為重要的便是服務采購的信息化問題。本文將在對當前國家相關政策進行細致深入的剖析、解讀的基礎上,提出其中信息化建設面臨的新特征和新問題,并按照一般服務采購流程逐項展開研究。
【關鍵詞】信息公開 流程固化 信息化建設
1 我國當前的政府采購現狀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多次被提及的政府購買服務模式[1],是當前政府采購工作面臨的重大問題,這是一次在從公共基礎設施領域向公共服務領域延伸擴展的探索性建設。具體而言,我國政府服務采購經過十余年的探索性,已經出現了BT、BOT、PPP等多種模式[2],這些模式的核心區別在所有權、經營權和分配權的歸屬上,但在技術流程上卻有著較大的共性。因此展開以政府服務采購專項系統為研究入口具備較強的可行性和參考性。
2 服務采購面臨的信息化問題
現有政府采購信息化工作由于采購對象主要是以商品采購為主,主要展開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建立針對周期性更新的商品列表,配合較為詳細的產品類型、品牌、型號等商品指標和各種技術性能指標形成統一的數據庫進行查詢;另一方面采用過程管控的方式,將整個采購流程加以過程化和模塊化,把每個業務流程固化為可以追蹤審計的一個個操作行為,再將這些行為固化為可以被監管、記錄和追隨的數據單元,通過單元的規范性來決定整個過程的規范。
而根據財政部關于推進完善服務項目政府采購問題的通知內容,現行政府采購品目分類,按照服務受益對象將服務項目分為三類[3]:
第一類為保障政府部門自身正常運轉需要向社會購買的服務。如公文印刷、物業管理、公車租賃、系統維護等。該部分業務主要特征在于金額較小,社會化服務程度較高,且啟動、停止、延續較為方便的部分。
第二類為政府部門為履行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等職能需要向社會購買的服務。如法規政策、發展規劃、標準制定的前期研究和后期宣傳、法律咨詢等。該部分業務特征在于主要集中于以智力服務為主,價格體系較為復雜,但是過程較為短暫。
第三類為增加國民福利、受益對象特定,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包括:以物為對象的公共服務,如公共設施管理服務、環境服務、專業技術服務等;以人為對象的公共服務,如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服務等。該部分業務最為復雜,其特征在于規模大、建設周期長、實施周期長,采購效果難以量化評估,項目的啟動、停止和延續涉及范圍廣且都較為繁瑣。
同時部委也明確提出了要按照“方式靈活、程序簡便、競爭有序、結果評價”的原則,針對服務項目的不同特點,探索與之相適應的采購方式、評審制度與合同類型,建立健全適應服務項目政府采購工作特點的新機制的新要求。
3 服務采購信息化建設中的關鍵問題
在建立服務采購整體業務流程梳理的基礎上,進行符合服務采購切實要求的基礎數據結構和數據表設計,并建立基本的系統運行框架和相關用戶權限體系。以便加強采購需求制定相關的內控管理。用技術化手段來明確采購人、集中采購機構相關崗位的職責和權限,確保政府采購需求制定與內部審批、采購文件準備與驗收等不相容崗位分設。
首先,根據通知對于第一類中列入政府集中采購目錄的服務項目,采購需求標準由集中采購機構提出。其他服務項目的采購需求標準由采購人(購買主體)提出。采購人、集中采購機構制定采購需求標準時,應當廣泛征求相關供應商(承接主體)、專家意見。對于第三類服務項目,還應當征求社會公眾的意見。各省級財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分品目制定發布適用于本行政區域的服務項目采購需求標準[4]。我們將進行多方談判與企業誠信數據庫建設。以政府采購中心為樞紐,為參與服務采購的委托人和希望提供服務的投標人建立多方多次談判的基礎信息服務平臺,提前引入多方單邊談判模式,并對于具備投標意向的企業建立誠信評價體系數據庫。
同時,鑒于簡化采購方式變更的審核程序的相關要求,采購人要按照政府采購法律制度規定,根據服務項目的采購需求特點,選擇適用采購方式。對于采購需求處于探索階段或不具備競爭條件的第三類服務項目,符合《政府采購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申請適用公開招標以外的采購方式的,財政部門要簡化申請材料要求,也可以改變現行一事一批的管理模式,實行一攬子批復。和積極探索新的政府采購合同類型。各地各部門可以根據政府采購服務項目的需求特點,靈活采用購買、委托、租賃、雇用等各種合同方式,探索研究金額不固定、數量不固定、期限不固定、特許經營服務等新型合同類型[5]。各省級財政部門可在此基礎上制定發布相應的合同范本。積極培育政府購買服務供給市場。對于有服務區域范圍要求、但本地區供應商無法形成有效競爭的服務項目,采購人可以采取將大額項目拆分采購、新增項目向其他供應商采購等措施,促進建立良性的市場競爭關系。采購需求具有相對固定性、延續性且價格變化幅度小的服務項目,在年度預算能保障的前提下,采購人可以簽訂不超過三年履行期限的政府采購合同。我們擬進行合同審定與勘驗流程固化即建立符合服務采購的合同模板庫,并根據實際運行需求,建立實際的現場勘驗數據庫,對每次勘驗數據進行整理,并由其參與生成實際的合同條款,確保真實性。
為了合理高效的利用資金和適應多種服務采購類型,我們計劃進行服務定價智能預測方面的探索,根據PPP、BT、BOT等不同的服務類型,建立多種服務定價模型,并根據各種參考數據形成智能的定價模型,一方面對于服務規模進行定價,另一方面對于進行面向社會的服務定價[6]。
而對于每一個項目的風險問題解決,我們擬展開風險評估與管理方面的探索研究,根據歷史數據建立PPP、BT、BOT等多種服務類型的風險管理與評估模型,并將之信息化為相應的系統模塊,根據輸入參數可以實現對于某種制定服務采購的風險評估工作。
而對于建立績效評價與后續采購相銜接的管理制度。按照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制度要求,加強服務項目政府采購績效評價[7],對項目的資金節約、政策效能、透明程度以及專業化水平進行綜合、客觀評價。對于服務項目驗收或者績效評價結果優秀的供應商,在同類項目的采購中同等條件下可以優先考慮。我們計劃進行服務實施跟蹤與追溯評價建設,對于已經展開和進行實施的服務采購項目,建立相關的實施過程跟蹤流程,以便對其進行相關的采購評估,而對于實施周期較長的項目建立相關追溯評價體系,建立長期的效能和經營情況評價系統。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委員會,十八屆三中全會,2013年11月12日.
[2]《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政府采購管理辦法》.國務院財政部,2014年12月31日.
[3]《關于推進和完善服務項目政府采購有關問題的通知》.財政部,2014年4月14日.
[4] 趙小平.《再造政采流程,推需求標準化》.政府采購信息報,2013年10月21日.
[5]《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暫行)》.財政部,民政部.國家工商總局,2015年1月4日.
[6] 高志剛.《直面價格問題,回歸政采本質》.政府采購信息報,2011年,12月30日.
[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2013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