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香
摘 要 學習興趣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就會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動,造成學習成績低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好的問題情境能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實際生活問題、趣味性問題、數學活動、多媒體手段等創設情境,激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 初中數學 情境創設 方法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8-0054-02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設置懸念,創設好的問題情境能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方法、途徑,激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那么,怎樣創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我認為,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一、利用實際生活問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體驗數學的興趣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中,許多內容都可以在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找到背景。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應該聯系生活,貼近生活,從實際生活引入新知識,幫助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為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供示范。例如:在數學教學中可以緊密結合金融儲蓄、消費購物中打折、手機或網絡繳費、出租車計價、房屋的布局和裝修設計、購票、NBA球隊輸贏的概率等貼近生活的熱點問題創設情境,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進入課堂,使之產生親切感,誘發學生的內在知識潛能,使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主動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體驗到數學問題就在自己身邊,發現數學原來是那么貼近生活,那么豐富多彩,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利用趣味性問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數學教學中面對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師要創造性地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生動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童話,創設輕松愉悅、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思又有趣味的事情,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探索、去實踐、去創新。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隨機事件》一課中,可以設計一個故事:公元1053年,北宋的大將狄青奉命征討南方儂智高叛亂,他在誓師時,當著全體將士的面拿出100枚銅錢說:“如果這次能夠得到勝利,則我把這100枚銅錢拋向空中,錢落地后100枚錢都會正面朝上。”設問:這100枚錢拋向空中后正面全部朝上的概率為多少?事實上,狄青打贏了這場戰爭,當然,他所擲100枚銅錢也都正面朝上了。你知道狄青是怎么操作的嗎?學生聽完后,迫切想了解狄青會贏的原因,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強烈動機,達到了有效學習的目的。
三、利用數學活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
教師要在數學教學特別是幾何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各種活動,讓學生動起來,以活動促學習,以活動促發展,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數學實驗等活動,來發現數學,認識數學,研究數學,從而實現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正方體的展開與折疊》的教學中,可以組織活動,請每位同學準備4個立方體,自備剪刀,6人一組,將立方體沿不同的棱展開,試試看有多少種不同的剪法,請同學將不同的作品貼在黑板上。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了解知識的發生過程,從實踐中獲得真知,不但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以及識別的過程中體驗怎樣能展開,怎樣不能展開,而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過程中動手操作的樂趣。
四、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數學教學特別是幾何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讓學生進行大量的圖形觀察和操作,從直觀想象到發現、猜想和歸納,然后進行證明。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的樂趣,產生對數學的強烈興趣。
例如在教學《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可用幾何畫板制作出有“日食”現象的動畫。既體現了數學與地理學科的整合,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也可以創造一個畫面:雨點打在湖面上,卷起層層波紋,出現無數個圓。讓學生觀察、體驗生活中美麗的圓形圖案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潘莉霞.初中數學課堂問題情境的分設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