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吉彥
【關鍵詞】 數學教學;辯證思考;講授;
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6—0081—01
一、辯證地看待傳統教學
不可否認,傳統教學有其不足的方面,但它也有值得借鑒的地方,我們不能由于進行課程改革而全盤否定傳統教學方法。在教學改革中不能完全割裂它,而另起爐灶。只有以傳統教學為基礎,指出弊病,補其不足,發揚其優勢,循序漸進,從中發現新規律,創造新方法,夯實基礎,提高素質,才能在課改的過程中走得更遠,不至于使教學改革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二、辯證地看待教師講授
在新課改中,教師講得多就被冠之以“滿堂灌”,甚至有些學校強制提出要求教師講4分鐘或者10分鐘。有些教師片面地認為,無論什么課什么內容都要討論、提問、合作,形式多樣,花樣百出。筆者卻認為,教師講與不講,多講與少講,應該與教學內容、學生的學情、教材的整體結構相適應,應該以讓學生更多、更快理解知識為目的,不能以講多講少來衡量是否符合新課程理念,并將其作為一個標尺。只有以學定教,以學論教,以教材內容要求定講,才能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更大的主動性,才更能發揮師生的創造性,使學生收獲更多的知識,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辯證地看待合作、探究和討論
在實際教學中,合作學習已成為新課改的標志性行為,課堂中問題一提出,教師就馬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而此時,很有可能相當一部分學生還沒有來得及對問題進行思考,計算和驗算等也沒有完成,他們還未形成自己的認知就加入了討論,這樣使得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失去了它的意義。筆者認為,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的討論,必須建立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教師要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悟,讓他們在腦海中把已有的知識和新知識銜接起來,形成知識網絡,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
四、辯證地看待學生的自主學習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教師應該從唯物辯證法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教師要認真處理好自己“導”與學生“學”這一對辯證統一的矛盾,并努力營造寬松愉快的教育氛圍,積極尋求開放、生動、變化的課堂教育模式,認真實施誘導、鼓勵、嘗試的教育策略,使學生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同時教師要創造條件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使學生樂學、愛學、善學,讓他們既能掌握學習的客觀規律,又能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結合課本知識,引導學生親近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化枯燥為有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總之,教師既要大膽放手,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過程,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又要科學策劃教學活動,及時指導,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
五、辯證地看待多媒體的應用
多媒體已進入了教學領域的方方面面,使我們的教學有了更現代更直接的變革工具,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現在在新課改的衡量標準中,似乎無形之中多了一條標準,那就是是否使用了多媒體。其實,多媒體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它有自身的局限性,不能代替教師,也不可能成為教學的主導。如果多媒體能代替教師,學生完全可以每人一臺電腦,在家里下載名師課堂實錄進行自學。但是,好的課堂是生成的,這樣一來學習過程就少了人與人的情感交流,必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不能無限地擴大多媒體的教學功能,使它的使用沒有了邊界。教師應當明白它的輔助功能,并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使用多媒體,不必節節都用。教師只有把多媒體和傳統教學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