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上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上海 200234)
高校開展健身會所潮流課程的可行性研究①
李萌
(上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上海200234)
在全民健身浪潮的影響下,人們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不斷提高,健身會所以其特有的功能成為新時代人民參與健身的主要場所。筆者通過走訪、調研、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健身會所潮流課程也成為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一種趨勢,這種趨勢在部分地區已經顯現。該文以探究健身會所潮流課程在高校開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為目的,旨在分析高校和健身會所兩種大環境下教學內容的異同點,探究把健身會所潮流課程更好的推廣到高校的可行性方案,幫助學生提高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高校 健身會所 健美操流行課程
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召開之后,無疑將我國的體育事業推向頂峰,隨著《全民健身綱要》的頒布,全民健身浪潮越發猛烈,健身會所以其龐大的陣容和顯著的效果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根據對上海市一兆韋德健身俱樂部旗下5家健身會所的調查研究, 75%的健身會所是通過潮流課程來吸引會員,89.6%的女性會員將參加潮流課程作為自己最主要的鍛煉方式。而追溯健身會所潮流課程的起源,它又是來源于目前在高校體育課程里必有的運動項目——健美操。然而在應試教育和傳統觀念的影響下,高校健美操課程內容和教材過于陳舊、單一,教法過于固定,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隨著時代的變遷,“快樂體育、陽光體育、終身體育”的觀念深入人心,2011年新版課程改革也強調創新,改變高校健美操陳舊的教學模式,注入新鮮血液勢在必行。
1.1潮流課程備受追崇的原因
1.1.1潮流課程的健身性和趣味性
在健身會所潮流課程的練習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提升肌肉力量、耐力以及改善心肺功能來達到健身的目的。根據對上海市一兆韋德旗下5家健身會所的調查得出,課程的時間分別為45min和60min兩種。尊吧、爵士、瑜伽、肚皮舞、有氧拉丁等類課程均是45min一節課,而Body Jam、有氧搏擊、NTC、1012特色課程等時間則為60min。所有課程全程音樂伴奏且動作不間斷。這種形式的鍛煉,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練習者的體能,滿足了練習者的健身需求。除了增強體能、增進健康、增肌減脂等的本質功能外,不同的音樂形式和動作編排還能陶冶情操,提高練習者的表現力、想象力、創作力等綜合能力,愉悅身心,激發潛能,增加交際能力。尤其是動態類課程,練習者在課后都表示排汗量大增,且面色紅潤、心情舒暢,這樣的鍛煉方式大大提升了他們生活的幸福指數。
1.1.2潮流課程的經濟性
根據對上海市一兆韋德旗下5家健身會所操課主管的調查發現,健身會所大量安排潮流課程作為自己操課的排頭兵,主要是為了吸引會員。操課主管們表示,多數女性會員來健身房健身的鍛煉的主要方式即潮流課程,極少數會員選擇器械類無氧訓練方式,而跑步機、登山機、橢圓機等多作為輔助項目。
1.1.3潮流課程的社會性

表1 體育人口數據調查表
無論是在健身會所還是大型露天廣場、公園,都能看到人們樂此不疲的參與著潮流課程的鍛煉。根據筆者查閱相關資料并通過問卷調查得出,群體性的鍛煉項目可以增加練習者之間的交流,增強交際能力,并對周圍人群其起帶動、渲染作用。這無疑極大程度的促進了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
1.2高等院校開展潮流課程的必要性
1.2.1高校體育應順應時代潮流,開展廣受大眾喜愛、需求量較大的課程
細數目前高校體育專業所開展的課程,足球、籃球、排球、網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武術、田徑等教材都過于單一、陳舊,教法也基本固定,缺乏趣味性、創新性。據數據統計,上海市徐匯區20所中小學,有16所學校聘請健身會所操課教練為本校教師教授瑜伽、廣場舞、街舞等課程,并支付大筆課時費,13所學校聘請校外專業教練為學生開設瑜伽課程。學校的迎新晚會、校慶、校運動會等大型活動多從校外聘請舞蹈老師編排舞蹈節目。可見,潮流課程老師在上海市中小學需求較大。而高校體育專業學生畢業后的直接就業方向是體育老師,健美操專項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畢業后愿意從事這類工作。若他們在校期間掌握一定的潮流課程技能,在未來的教師面試環節中會增加一項很重要的籌碼,為將來就職的學校減少很多不必要開支,并將潮流課程帶入中小學課堂,培養中小學生的運動興趣。
1.2.2高校開展健身會所潮流課程有利于改變人們對傳統體育的認識,在大學階段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表1是筆者查閱相關資料,針對我國體育人口的一項數據調查。這些數據表明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在畢業之后,基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逐年減少。也說明目前高校體育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方面仍存在很大的缺陷。眾所周知,高校體育階段是學生接受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也是體育觀念、體育習慣和體育能力形成的最后時刻,更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關鍵時期,從某種意義上說,高校體育將決定著學生走向社會后能否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以及他們未來的生活方式。這種背景下就更需要潮流課程這種趣味性、參與性、延續性強的的體育課程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并對其畢業后的整個人生都有著良性影響,從而提升體育再認識能力。
1.2.3傳統的健美操教法、教材已不能滿足新時代學生的需求
根據筆者的走訪及問卷調查,發現目前高校健美操的教學內容仍多為大眾健美操1—6級,教法基本是講解法、示范法、金字塔法等傳統教學方法。這樣始終如一且固定不變的教學內容及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限制了學生能力的發展,并在不同程度上削弱學生的參與興趣。在問及參與健美操鍛煉的目的時,67%的學生選擇“拿學分,學校課程安排”,可見學生參加健美操課程并非是出于感受到這項運動的趣味和活力,而是為了順利完成學業。而健身會所操課教練多采用鏡面示范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直觀的觀察到會員的肢體動作,根據會員的接受能力調整課堂進度,并通過表情給予會員鼓勵和動作提示,能很好的調動并掌控整節課的氣氛。在潮流課程課堂上,永遠是以會員為中心,教練若單純跳的好,卻不能很好的帶動會員,這樣下來的一節課是失敗的。高校體育教學雖然仍提倡以人為本的理念,但多數仍以老師為中心,忽視了非功利性價值。
1.3高等院校開展潮流課程的可行性
1.3.1高素質的大學體育教師為高校開展潮流課程提供了師資保障
通過走訪上海師范大學和上海體育學院兩所高校的體育教研組并查閱相關資料,發現95.3%的健美操老師是健美操專項出身,多數為國家一級運動員,80%以上的健美操老師獲有碩士學位, 37%的健美操老師獲有博士學位。通過查詢相關網絡資料,發現2014年全國高校體育教師的就職標準中,90.1%的院校要求教師必須有碩士學位,相對于2013年高了4.3個百分比,64.5%的院校要求教師必須有博士學位,相對于2013年高了1.2個百分比。可見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非常強。
1.3.2教學設備和場地器材的完善為高校開展潮流課程提供了硬件條件
筆者通過查閱網絡資料發現,目前上海市有80.5%的高校能夠提供有關健身會所潮流課程的練習場地;針對音響設備調查的數據顯示,能夠提供音響設備的高校占到了被調查學校的79%,這些數字說明,超過一半的學校能夠為學校開展潮流課程提供場地器材和音響設備,這就為順利展開教學提供了保障條件。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國家對體育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對加大完善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和器材更新的資金投入也會不斷增加,這為潮流課程在高校順利開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資保障。
(1)潮流課程的健身性、趣味性、經濟學和社會性等特點使其廣泛活躍在于民間和健身俱樂部,成為大眾鍛煉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相對于傳統健美操課堂,學生們對健身會所潮流課程的喜愛程度和需求都更大,社會上也需要更多擅長潮流課程的人才。潮流課程健身功能和鍛煉價值對于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幫助學生身體素質全面發展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使此類課程在高校的開展成為必要。
(2)高素質的大學體育教師為高校開展潮流課程提供了師資保障,然而高校體育教師對健美操以外的有氧課程了解甚少,高校應鼓勵體育教師多參加潮流課程的培訓,從而提升高校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更多的體育人才。
(3)潮流課程與健美操教學所需的環境和設施相同,高校基本具備潮流課程的教學設備和場地器材,這為高校開展潮流課程提供了硬件條件。然而仍有一部分學校的硬件設施存在很大的缺陷,需要多方面予以完善。
(4)體育的概念正在不斷擴大,全民健身意識也在不斷加強,對個性化體育活動的需求也更加強烈。這就要求高校體育不斷推陳出新,跟上時代的潮流,開展廣受大眾喜愛和需求量較大的課程。潮流課程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在高等院校開設潮流課程非常具有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是必要的、可行的。
[1]舒健智,江錦秀.健身舞蹈與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J].松遼學刊:自然科學版,2002(3):114-116.
[2]孫晶晶,孫坤.關于我院開設有氧舞蹈課程的探討[J].體育世界,2009(10):50-52.
[3]何磊.高校有氧舞蹈教法初探[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 (5):53.
[4]南彩霞.健身俱樂部健身性健美操課程內容體系研究[D].山西:山西大學,2012.
[5]高陽霞.北京市5所健身俱樂部會員對集體健身課程選擇的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3.
[6]許波.對女性進行有氧健身操鍛煉價值的探討[J].安康師專學報,2006(4):90-91,96.
[7]李敬敬.濟南市健身俱樂部大眾健美操開展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04.
[8]于鑫.北京市部分健身俱樂部參加健身操鍛煉人群動機的分析[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6.
[9]李琴.新時期時尚健身舞的社會需求與高校健美操教學改革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8(4):476-477,480.
[10]宋海輝,戴狄夫.新時期時尚健身舞與高校健美操教學[J].內江科技,2006(6):61,86.
G8
A
2095-2813(2015)01(b)-0086-02
李萌(1990—),女,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