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米熱?賽麥提(阿克蘇市良種場上海白玉蘭學校,新疆 阿克蘇 843000)
淺談如何在初中漢語教學中注入新鮮的活力
古力米熱?賽麥提
(阿克蘇市良種場上海白玉蘭學校,新疆 阿克蘇843000)
摘要:漢語言作為當今社會乃至全球最普遍也是使用率最高的語言之一,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學中,漢語言作為當地學生的第二語言,這也給漢語言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此,加大和重視對當地語文教學的研究則是義不容辭的且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的義務。作為漢語教師,既要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同時也要勇敢摒棄傳統的陳舊的教學模式,為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學習漢語文注入新的活力與生命力,進而帶動整個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漢語文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初中漢語;有效指導;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5-0101-01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漢語作為一種藝術字體,既代表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同時也逐漸成為一種文化交流方式漸漸被全世界的人民所使用。少數民族作為中國整體的一分子,當地學校也要加強對漢語言的學習指導力度,要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作為指導,以此來提高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漢語文的教學水平,提高當地學生的漢語水平。本文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點進行淺析,具體分析見下:
漢語是各民族通用的語言,在各個民族的語言交流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疆一直以漢語教學為重點來開展教學,但是作為非母語的教學,而且受傳統教學理念與方法的影響等原因,造成了新疆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有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要多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模擬、做實驗、對比、概括等方式,然后再開展實用性很強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漢語。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漢語教師改變過去做示范,反復講解同一個問題等傳統的教學方法,要面對全體學生,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鼓勵學生客觀性地去探索與交流知識,此外,也要鼓勵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然后再獨立提出具有自己個性特色的問題。把漢語教學和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從實踐生活中主動找出語言問題,多為學生創造發揮語言能力的機會。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漢語言的熱情,比方說組織學生開展講故事、猜謎語等活動,把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調動出來。
在少數民族地區學習漢語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在漢語課堂學習中,大多數學生都很少有機會來練習“說”漢語,只有少數較為活躍的學生會主動參與到漢語的對話當中,這也是特殊環境造成的。由于班級學生太多,在實際教學時,教師也很難顧及到每一位學生,只是把教學要點傳授下去,然后讓學生自己獨立學習、練習,這顯然是不利于鍛煉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的。但是小組合作模式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都避免上述問題,而且還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說漢語的實踐機會。傳統的漢語教學可以說只是漢語成績優異者的樂園,這部分學生能在漢語課堂上得到大量的鍛煉表現的機會,但是絕大部分的學生只是一群緘口不言的配角。小組合作模式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此種情況的發生,借助分層次分組的方式來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既能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現自己的機會,而且還能消除他們的自卑感,有利于讓學生都養成積極發言、主動學習的好習慣。有利于學生深入到課文當中、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漢文化,對增強學生的語感、陶冶他們的性情、提高學生的鑒賞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多媒體課件能使語文課堂活躍、生動起來,如果不加選擇、不分時間地使用,既不會收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適得其反。在漢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主要目的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有利于他們更好地去學習的,因此,要把握好度。要在需要加深理解,突出重點的地方加以使用。在漢語課堂教學中,鑒于學生的文學積累以及人生閱歷比較淺薄,因此,在理解一些側重內涵與描述抽象的知識點時,很多學生都很難理解透徹。這時,教師就可以把多媒體課件的優勢發揮出來,利用網絡資源的簡便快捷生動形象的特點,把需要表達的知識點以畫面或者是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引入一些和本節課關聯密切的但又在課本之外的資源作為了解和加深訓練。指導學生學會如何更多更有效地獲得有用的學習信息,更好地掌握重點內容,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服務生活。
學生是知識接受的主體,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要鼓勵他們主動去討論、發現與創新,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教師還要最大限度地發揚課堂民主,努力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把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出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愉快地去思考,主動去探索,活躍、鍛煉思維。當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時,更能達到最佳狀態,從而把他們潛在的創造力與想像力激發出來。另外,也可以通過寫作訓練提高他們的漢語實用能力。由于少數民族學生在不自覺中用母語的思維習慣,導致了他們在使用組織第二語言時,通常會出現口語中病語、倒裝句連篇等現象的出現,這也是屢見不鮮的。因此,教師要緊抓重點,結合語言的結構特點,在對照中有效指導學生學習。在寫作時,要引導激發學生創造性的思維。
總的來說,初中漢語文高效課堂的建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學習漢語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說要讓每一位學生成為作家,主要是豐富學生的語言,拓寬學生的視野范圍,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為此,作為漢語文教學的引導者——教師,要不斷探索、總結,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點,并且再找出一條適合當地學生學習的最佳之路,因為任何照搬照抄的教育注定都會失敗。
參考文獻:
[1]郭俊王,應用非語言表達藝術提高教學效率[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12(1).
[2]周暑明;整合教材內外資源提高初中漢語教學效率[J],語文月刊,2009(2).
[3]安富海.西北藏族地區學校民族文化課程的調查研究[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3(03):102-107.
[4]馬小發.四川省涼山州彝區高中階段彝族學生漢語文閱讀能力調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
[5]陳潔.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漢語教學創新.新課程(初中版),2010 (05).
[6]李紹林,《對外漢語教材練習編寫的思考》,云南示范大學學報,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