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新萍
摘要:管理是一門藝術,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讓時下的獨生子女們在享受教育樂趣的同時,樹立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已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大難題。本文根據筆者多年的工作實踐,提出了實行小組管理機制,這無疑是培養學生的自主、自律、自立能力的一大創新,值得大家借鑒。
關鍵詞:小學教育 ? ? 新課程改革 ? 班組管理
一、實際工作中的問題與困惑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總聽到有些教師抱怨:“學生越來越難管,越來越不聽話。”畢竟時代在變化,學生的觀念也在變,社會多元快速發展,使高中生的思想變得不再單純。獨生子女的“嬌慣”、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青春期男女生交往過密等問題給學校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此,不少學校出臺了一系列班級管理制度,想盡了一切辦法,這也給班主任工作增加了不少負擔,卻收效甚微。如何找到一種更科學、合理的辦法來管理學生、管理班級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值得深思。
二、目前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素質教育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實現從原來的“以教師為中心”到時下的“以學生為中心”,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也涉及到教育環節的方方面面。長期以來,由于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在班級管理中存在著教師包辦代替,學生忙于應付;管理手段單一,以罰代管現象嚴重等問題。針對上述現狀,只有大膽進行改革,逐步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才能讓學生通過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最終達到自我管理的最佳培養效果。
三、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
學生是發展的主體,只有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讓其得到逐步發展。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各種措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這樣,才能讓大家在共同管理中真正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曉之以理
學生同在一個班級,有著共同的奮斗目標,有著共同的利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作為其中的一員,學生有責任、有義務把自己的班級建設好,良好的學風和班風有益于每一個學生。學生代表著自己的班級,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嚴格要求自己,嚴格管理自己,不做有損于班級榮譽的事情,不做違紀的事情。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優秀的班級是每個人的責任。教師要讓每個學生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管理這個班級是他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把班級當作自己的“家”。
(二)讓學生參與計劃制定——有的放矢
教學活動的對象是學生,只有讓學生從原來的“要我這樣”轉變為“我要這樣”,才能使班級管理工作不至于盲目無序。因此,在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實、班級各項活動的計劃過程中,班主任都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這樣才能夠及時匯集大家的智慧,使各項管理制度不至于無的放矢,也才能夠使各項計劃不至于脫離實際。總之,只有得到學生的認同,他們才會主動地去執行。
(三)變“管我”為“我管”——責任分攤
班級是一個小社會,為此要首先建立高效的班委會。在班委會成員的選拔上,要切實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對班委成員要在毛遂自薦的基礎上,通過民主選舉、競爭上崗的方式來推舉。班委成立后要隨時進行民主測評,要真正實現能者上、庸者下。通過建立動態管理,真正使班級管理始終充滿活力。當然,還要考慮成立學習、衛生、紀律等專門的職能小組,力爭使全班學生個個身上有擔子,讓大家在共同管理中共同提高。
(四)小組自我管理——突出文化
要充分利用教室空間,在教室后墻設立班級文化園地。我的做法是將教室內墻按組分割成幾塊,每個小組一塊。其內容包括小組宣言、組員風采、成績展示。小組宣言中可張貼本組的組訓、目標、口號等。組員風采中可懸掛每個學生自我感覺最滿意的一張照片,照片下面標示該學生的學期目標、短期打算、座右銘。成績展示中主要是小組量化管理成績,包括一周衛生最佳、一周紀律最佳、一周作業最佳、一周課堂參與度最高、一周好人好事等。這里是八仙過海、各展神通的舞臺,大家在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過程中,借用文化管理促進了班級的整體管理,也巧妙地把“要學生怎樣做”變成了“學生自己要怎樣做”。
此外,還需要注意一下兩個問題:一是班主任要把握好放手與扶持的關系,要能適時放手,要多鼓勵學生自主創新。二是防止小組之間的過度競爭,要建立一套規范的競爭機制,保證小組之間競爭的公平性。
另外,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使其克服一味地嬌寵孩子的壞習慣。
四、成效
(一)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得以提高
班主任對班上事務的直接管理減少,促使學生自覺從傳統意識上的管理客體轉變為管理主體,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及創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使他們提高了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二)增強了集體榮譽感
在開展競爭中,通過正確的引導,使學生明確競爭的目的和手段是使自己各方面素質不斷提高,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從而建立起一種良性競爭、積極向上的氛圍,形成一種個人榮譽、 小組榮譽、班級榮譽、學校榮譽緊密聯系的集體榮譽觀。
(三)學生自律能力增強了
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參與管理。學生有機會表現自己的意愿和才干,這樣能喚起他們對本小組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對違反規定的行為可以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一段時間的小組自我管理實踐表明:一些本來缺乏紀律約束的學生也能從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地為所在小組“做貢獻”。
(四)學生的團隊意識更強了
一是增強了學生的團結互助的意識。組內團結一心,高度的凝聚力是組內工作的法寶,一方有難,全組關心。組內結對子成立了“一幫一”互助組,過去問了問題沒人管的學困生有專人管了。二是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個人與個人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組長與組長之間都存在著競爭。人人都有一種憂患意識和唯恐落后的心理。
總之,班級管理是一項量大面寬、事無巨細的艱巨任務,也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勞動,它關乎著一個學生一生的道路,也影響著一個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的健康成長。要成為合格的班主任,我們不僅需要認清班主任的任務和職責,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
學周刊·中旬刊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