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倩
[內容摘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帶幼兒觀看或共同參與民間藝術活動。剪紙藝術作為中國的一項傳統民間工藝,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是一種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為一體、鮮明反映我國民間廣大民眾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審美情趣、價值觀念的民俗文化之一。而剪紙作為幼兒園的一種綜合藝術,有利于幼兒觀察力、創造力、想象力、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同時還是對中國傳統藝術的一種傳承。
[關鍵詞]剪紙;幼兒;傳統藝術;有效路徑
幼兒園的剪紙藝術作為幼兒園的常態活動,如何適應幼兒的發展,將剪紙藝術正確引入幼兒園教學中,并通過切實可行的有效路徑來創新它,筆者就此談一些自己的觀點:
一、幼兒園剪紙教學功用與價值分析
剪紙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工藝之一,引導幼兒去欣賞、感受和創作,既能讓他們學到傳統的手工藝技能,又能讓他們了解傳統文化,體會其中的精神文化內涵,激發他們對傳統技藝和文化生活的興趣和熱愛。例如:窗花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節日的時候,很多人會剪出不同款式的窗花粘貼在門上、窗戶上、貢品上,以烘托節日喜慶的氛圍,以此愉悅心情,表達對生活的美好愿望。
《指南》對3—4歲幼兒提出:能用剪刀沿直線剪,邊線基本吻合。可見,在幼兒園小班中,教師要創造條件和機會,促進幼兒手的動作靈活協調。而剪紙活動是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的良好途徑。在剪紙過程中,剪刀需要幼兒的雙手及五指配合,手腕轉動,小臂用力,以此鍛煉幼兒手部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再者由于剪紙的工具、手法簡單,創作的隨意性強,所以給幼兒以巨大的想象空間。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片葉子是相同的,同樣,也沒有兩張一模一樣的剪紙。剪紙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并有助于其創新意識的培養,從小班歪歪斜斜、不成比例的作品中散發出的稚拙美,到大班下刀果敢、藝高膽大的作品所表現出的兒童獨特思維的韻味,不僅促進了幼兒的雙手協調能力和肌肉活動能力,而且使幼兒的綜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創新幼兒園剪紙教學的有效路徑
1.激發幼兒剪紙興趣,與快樂同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幼兒剪紙的興趣,才能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剪紙的樂趣。在環境創設上,教師可以用各種精美的剪紙做背景,給幼兒充分的欣賞空間,在區域游戲中提供不同的紙質、工具和步驟圖,創造條件引導幼兒大膽嘗試,同時積極為幼兒創設輕松愉悅的環境,讓他們自由思索、大膽想象,激發對剪紙的興趣。剪紙對幼兒來說是陌生的事物,教師只有走進幼兒的世界,傾聽幼兒,尊重幼兒,和幼兒一同成長,才能使幼兒自始至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與快樂同行,達到剪紙活動的最終目的。
2.引導幼兒循序漸進,向成功邁進
由于每個幼兒在家庭環境、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及性格特征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剪紙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每個幼兒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幼兒年紀小、手指不夠靈活,所以剛開始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可以先讓他們從隨意剪紙開始,等他們對剪刀的安全使用和剪紙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進行命題剪紙。在命題剪紙的過程中,也要注意難度應從易到難,如從剪直線的薯條、面條,到剪弧形的泡泡、雞蛋、水果,再到剪曲線的花兒朵朵、紅星閃閃;從個體圖案、對稱圖案到鏤空圖案,再到連續性圖案等,注意對幼兒進行循循善誘的啟發,引導幼兒始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邁向成功的彼岸。
3.充分運用游戲手段,強剪紙技能
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是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指南》提示我們:游戲是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幼兒是在游戲的生活中發展成長的,游戲對幼兒具有特殊的價值,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因此,教師要創設游戲環境,將剪紙方法游戲化,讓幼兒在愉快參與的游戲狀態中輕松學會剪紙的基本技能。例如:“剪刀就像小嘴巴,對準黑線咔嚓嚓……”結合兒歌游戲,不僅讓幼兒饒有興趣地練習使用剪刀,還可以發展剪紙技能。
變魔術的游戲一直都是幼兒的最愛,教師可以通過把紙張變成動植物甚至人物,調動幼兒的參與熱情,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自信心,在游戲的構思中培養剪紙的技能。例如:幼兒學習剪蝴蝶,可先讓其認真觀察、感知蝴蝶的身體特征,再自編一首兒歌(蝴蝶蝴蝶飛呀飛,先把紙張對對折,再畫一邊小翅膀,剪刀張開小嘴巴,對準輪廓咔嚓嚓),幼兒邊念邊畫邊剪,不僅將學習要點融入朗朗上口的兒歌中,而且興趣濃厚。教師只有充分運用游戲的手段安排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并不斷變換形式,才能給幼兒的創作活動帶來樂趣和活力。
4.注重多種領域滲透,增剪紙魅力
任何一種教育活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內在的聯系,剪紙活動也一樣。教師可以嘗試將社會、語言、繪畫、音樂等活動與剪紙活動融合在一起,使剪紙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例如:引導幼兒將自己的創意剪紙送給新入園的小朋友或同伴,增進幼兒間的社會交往能力;利用剪紙作品用來布置教室環境,設置主題,增添語言區、音樂區的表演背景,增強幼兒對剪紙的興趣;幼兒一起來欣賞、創編故事情節內容,表現剪紙內容;將剪紙與繪畫、粘貼、添畫相結合,豐富美化作品。總之,就是要在剪紙中發揮多種領域的互動和滲透,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方式方法發揮整體效應,增進剪紙藝術的魅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5.鼓勵幼兒互動合作,促發展提高
合作能力是幼兒未來發展、適應社會、立足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在幼兒有了一定的剪紙技能之后,隨之開展的剪紙活動也多了起來,教師可引導多名幼兒合作完成一幅作品,以此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例如:中班剪紙《秋天的樹》,剪樹葉、貼樹葉是本活動的重點,這就需要幼兒集體合作完成。由于多個幼兒互相商議,想象空間更加廣闊,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讓幼兒更有成就感,其互動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三、大班剪紙教學中教師的評價策略
由于幼兒尚不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正確的評價,所以教師對幼兒的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應該注意:要給予幼兒更多的鼓勵,對他們不能有過高的要求,要經常看到幼兒的進步并予以表揚。例如:“你剪得真仔細真整齊”“你剪得真好,要是有點裝飾就更漂亮了”等等,這些鼓勵、表揚和建議性的話能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并逐漸對剪紙產生興趣。
“方寸之間盡顯無限創意,雙指之尖玩轉一紙乾坤。”培養幼兒的剪紙興趣,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合作競爭意識,促進其全面發展是教師的期望。教師只有做幼兒學習的引導者、同行者,將實踐性、趣味性貫穿于教學過程始終,創新教學方法,才能提高剪紙活動的有效性,從而使幼兒更加熱愛美,熱愛生活,將中國剪紙藝術的魅力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趙玉蘭.走進民間藝術世界:幼兒民間藝術教育活動設計[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何迎華,方繼華.大班美術民間剪紙教學設計[J].學園,2014(14).
[3]王玉梅.淺析如何激發幼兒剪紙的興趣[J].廣西教育,2014(10).
[4]查敏.大班幼兒剪紙教學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2(18).
[5]張岱瑩.對大班幼兒創意剪紙教學的嘗試[J].學前教育,2013(14).
[6]沈娟.幼兒大班教學中的剪紙教學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3(10).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