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霞
摘要:牦牛是高寒牧區的主要畜群,一旦感染牛皮蠅蛆病,將會對整個畜牧業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及時診斷和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是至關重要的。分析了高寒牧區牦牛皮蠅蛆病的主要癥狀及診斷方法,重點探討了對該病的治療措施。
關鍵詞:牦牛;皮蠅蛆病;治療;高寒牧區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8-0036-01
牛皮蠅蛆病是一種慢性的侵襲性寄生蟲病,主要是由牛皮繩的幼蟲和皮繩屬的紋皮繩寄生在牛的皮下組織引起的。該病是世界性寄生蟲病,多發于草原、高原等高寒地區,也是我國高寒牧區牦牛較為常見的寄生蟲病。該病嚴重危害了牦牛的生命健康,會導致牦牛生產性能下降,畜產品的質量下降和幼畜發育不良,給牧區和我國的畜牧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1 高寒牧區牦牛皮蠅蛆病的癥狀及診斷
高寒牧區牦牛一旦患上皮繩蛆病,就會使患牛產生不安和恐懼,影響牦牛的正常采食和生活,日漸消瘦,甚至出現發狂、跌傷等癥狀。同時,蠅釋放的毒素導致病牛出現貧血、產奶量降低、幼牛發育緩慢等癥狀。該病的診斷上,幼蟲在病牛背部皮下出現時是最容易進行診斷的。對病牛患部剝皮后,發現有個別的牛體有明顯病變,即背部有瘤狀隆起,用手術刀解剖隆起的瘤狀樣,就可發現在病牛皮膚內有寄生幼蟲。
2 高寒牧區牦牛皮蠅蛆病的治療措施
2.1 使用各種藥物進行治療
當前,對該病的主要治療藥物有伊維菌素、倍硫磷、繩毒磷、樂果、敵百蟲、10%的亞胺硫磷乳劑以及人工滅蟲法[1]。伊維菌素:按0.2 mg/kg體重皮下注射,1周后重復進行一次,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該藥最好每年定期使用,能最大程度降低成蟲的數量,甚至根除該病。倍硫磷:按7~10 mg/kg體重肌肉注射,對1~2期幼蟲殺滅率可達95%以上,3期幼蟲可以使用潑背法,按10~20 mg/kg體重和2%溶液配比使用,沿著牦牛的肩后到尾根進行澆潑。繩毒磷:按5~10 mg/kg體重肌肉注射,或者使用0.25%的溶液進行藥浴。樂果:使用75%的乙醇將樂果配成50%濃度后使用,對2~3期的幼蟲滅殺作用顯著,每頭成年牛用4~5 mL劑量進行肌肉注射。敵百蟲:5%的敵百蟲水溶液擦洗患部肌膚,以滅殺3期幼蟲,對3期以上的幼蟲,要每月定期擦洗,以全面滅殺。10%的亞胺硫磷乳劑:按30 mg/kg體重的劑量稀釋后潑背治療。此外,可以使用人工滅蟲的方法,即在患牛背部皮膚上找出皮孔,并用手擠壓皮孔周圍組織,擠出幼蟲后殺死。
2.2 做好對該病的預防工作
該病有很強的季節性,1~2期幼蟲主要出現在秋冬等較為寒濕的季節,而3期幼蟲主要出現在春季和夏初,因此應在每年年底前就進行一次預防性治療,以消滅牦牛身體上存在的寄生蟲;其次要清理圈舍甚至牧區內外的蠅,養殖人員要定期對圈舍內和牧區的縫隙、墻面噴灑預防藥物,給牦牛注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來預防和控制蠅[2]。此外,要結合人工種草、改良土壤、深翻土地等措施來破壞蠅的生存條件,防止蠅的大范圍繁殖。
3 小結
牛皮蠅蛆病是高寒牧區牦牛常見的寄生蟲病,對牦牛的生長生育和產品的質量等都有重要影響。牧區工作人員要積極做好對該病的預防工作,通過藥物注射、改善圈舍和牧區的環境來避免蠅的生存和繁殖。對已確診的病牛,要通過注射伊維菌素、倍硫磷、繩毒磷、樂果、敵百蟲、10%的亞胺硫磷乳劑等藥物進行治療。
參考文獻:
[1] 王麗娟.高寒牧區牦牛皮繩蛆病的診斷及治療措施[J].畜牧獸醫雜志,2014,22(6):23-24.
[2] 舒凡帆,代 琦,蘇錫鈞.云南高海拔牧場牦牛捕食線蟲真菌生防高效菌株的篩選[J].大理學院學報,2014,17(1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