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學周文瑞
比特幣的風險與規制
新疆大學周文瑞
摘要:比特幣的誕生給人們帶來了諸多疑惑,同時,比特幣在交易中存在的各種風險也給涉足此領域的人帶來了各種困擾。因此有必要出臺相應的法律制度,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進行國際間的合作,從根本上規制比特幣的各種風險,保障比特幣市場交易的平穩運行。
關鍵詞:比特幣,風險,監管,國際合作
中圖分類號:D922.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089-01
比特幣(英文為Bitcoin,簡寫為BTC)是一種用開源的P2P技術軟件生成的電子虛擬貨幣,比特幣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提出。通俗的來說,比特幣就是一種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流通和使用的通過網絡技術進行交易的虛擬貨幣。
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各國對比特幣的法律地位認定各有不同。各國之所以對比特幣持有不同的態度及其法律地位的模糊性,與比特幣在實際中發行、流通和其他環節中具有很大的風險有一定的關聯性。比特幣市場的風險最主要的是以下兩個方面:
(一)發行去中心化的風險
比特幣最大的特性就是發行的去中心化,與以往的貨幣相比,比特幣的發行不存在一個中央發行機構,它的發行、流通不屬于任何個人、團體、國家。它屬于參與其中的每一個個體,任何個人只要有一臺可以與互聯網連接的計算機,然后就能夠通過操作某個開放源代碼軟件參與其中。對所有的參與者而言,它是一個平等的P2P即點對點的系統,通常把它稱之為Bitcoin系統。
比特幣正是由于這一特性,使很多國家對它的認可慎之又慎;因為比特幣去中心化的發行,使得各國央行喪失了貨幣的發行權,從而使各國政府失去了通過強大的貨幣杠桿政策對本國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能力。這種情況無疑對國家的經濟主權造成嚴重的沖擊。同時,如果每個人通過“挖礦”就能夠獲得財富,而與國家無任何關系,這就相當于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人可以不經國家許可就可以獲得開采金礦的權利,很顯然這在任何主權國家看來是不可能的也是非法的;因為這使得一個國家的貨幣金融領域處于全然的無政府狀態。
(二)交易匿名的風險
在使用比特幣進行交易的過程中沒有任何中間機構對交易行為進行記錄,任何的政府機構、組織和個人都無法查找和跟蹤他人的比特幣賬戶。比特幣的匿名屬性使外人無法通過任何信息包括比特幣錢包地址、其他文字數字信息來識別本人的真實身份,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個人財產的隱私性。
但是,比特幣交易匿名的弊端則是滋生了犯罪行為,由于比特幣交易的匿名性導致犯罪證據很難收集調查,因此極易成為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同時,由于比特幣具有獨立的支付系統,這可以為使用者在商品交易過程中繞開傳統的支付方式完成各種交易,從而為比特幣用戶避稅打開了方便之門。如果各國在法律上確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使其能夠合法流通使用,那么上述犯罪和其他與之聯系的犯罪將更加難以控制。
(一)明確定位比特幣的法律性質
由于比特幣的發展趨勢并不明朗,甚至有的學者將其稱之為龐氏騙局,因此大多數國家對其持觀望或反對的態度,并且對比特幣合法性的認定標準也不同。雖然我國對比特幣的發展趨勢處于觀望的姿態,但是不應當對該問題進行回避;因此我們有必要明確比特幣的法律地位。由于比特幣的存在不僅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它在全球范圍掀起了一場具有革命性的電子貨幣變革,對傳統的貨幣金融模式更具有沖擊性。
(二)建立完善的比特幣監管和信用體系
1、完善的比特幣監管體系是其發展的保障
比特幣監管體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在長期的實踐中通過立法進行不斷的完善,最終將其納入到法制軌道上。這樣才能夠有效的預防比特幣成為逃稅、洗錢和其他金融犯罪的工具,使之與這些負面東西撇清關系;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政府和公眾對比特幣的認可和接受程度。對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對比特幣交易平臺采取審批制。我們可以參照證券交易所的規則制定具體細則以及市場準入條件,例如要求必須具有2000萬注冊資本且必須經過驗資機構驗證,公司的創立申請人必須沒有犯罪記錄及良好信譽。采取審批制將有一系列的方法去核準一個公司是否具備相應的資質,從而更好的保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明確各部門對比特幣的管理權限和職責。在比特幣的市場運營階段,僅靠單一的電信管理機構難以對比特幣交易市場進行有效的監管,必須要有其他有關部門的聯動配合,例如金融領域里面的銀監會、證監會及保監會三大監管機構,再例如公安機關、央行和工信部等。當然各部門之間要根據具體情況有主次之分,一般情況下主要由電信管理機構負責監管比特幣市場的正常運營,其他機構配合其工作,而在特殊情況下,例如要對有關利用比特幣進行洗錢的犯罪行為進行立案調查時就需要由公安機關負責,其他有關部門配合其案件的調查和偵破活動。
2、完善的比特幣信用體系是其存在的基石
對于比特幣信用體系的建立,可以采取以下兩個措施:
第一,目前由于比特幣在全球的快速發展,而又缺乏相應的信用機制,因此較為簡單有效的措施就是借用當前比較完善的銀行信用機制,以銀行的信用體系為依托對比特幣進行管理。把比特幣涵蓋到銀行的信用體系中,一方面節約了調查、立法、論證和建立新的信用體系等有關方面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適應了當前比特幣發展的需求,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第二,建立將比特幣作為基礎的新的信用體系,即第三方信用體系。這種以比特幣為基礎的獨立的信用機制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建立的,當然,如果與現有的第三方信用機制進行合作的情況下,或許能夠加快這一信用體系的建立。
(三)加強國際合作
作為全球性的虛擬貨幣,比特幣同樣也有可能成為國際洗錢,恐怖主義獲得融資等跨國性犯罪的工具,而這些問題并非單獨一個國家能夠解決的;因此對比特幣市場的管理和規制就需要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對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各國有關的官方管理部門應當展開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彼此借鑒各方的先進管理經驗,分享和交流監管信息,吸取有益于自身的監管程序,實現對監管目標的有效規制。
第二,在國際經濟領域,任何有效的國際合作都離不開國際條約,對比特幣風險的監管同樣如此。在比特幣市場全球化的今天,為了有效的預防比特幣的風險,各國有必要開展國際會議,就比特幣市場的管理和國際合作進行磋商,并達成切實可行的國際條約。
參考文獻:
[1]王凱風.比特幣的原理、作用與監管策略淺探[J].金融與經濟.2013(11).
[2]婁耀雄,武軍.比特幣法律問題分析[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3(4).
[3]李威.比特幣的風險及其監管[J].社會科學家.2015(4).
[4]嚴婷婷.比特幣的風險與監管[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5]申陽娣.淺談比特幣交易平臺的監管機制[J].商貿縱橫.2014(26)
[6]萬偉.從比特幣看我國虛擬貨幣的風險及對策[J].金融與經濟.2014(7).
[7]姜立文,胡玥.比特幣對傳統貨幣理念的挑戰[J].南方金融.2013(14).
[8]胡一凡.“比特幣”交易公司捐款潛逃案探討比特幣法律問題[J].法治在線.2014(13).
作者簡介:周文瑞,男,1988年3月,新疆大學法學院國際法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