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先琪
摘 要:中職學生缺乏傾聽習慣,教師要從傾聽的重要性入手,創設情境,多提問題,聽、說結合,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
關鍵詞:中職學生;培養;傾聽習慣
我是一名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一次上課,剛講了“黨同伐異”的意思,并強調了“黨”字的含義,緊接著提問“黨”字的意義,有學生不知道老師提的問題,竟還有為數不少的學生說“黨”是“共產黨”或“國民黨”。 中職學校的老師們大概遇到過類似的尷尬例子吧。
學生貌似在聽講,其實不知老師所云的大有人在。我也反思過,是不是自己講課語言不生動,不能吸引他們。于是,我向名師們討教,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向學生喜歡的方向去做,可是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這樣看來,還有大部分中職學生急需培養“傾聽”的習慣。
我從自己的教學中總結了一些經驗,我認為,要培養中職學生“傾聽”的習慣,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 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
中職學生年齡大都在16歲左右,他們知道,到學校學習是為了今后能夠找到一個好工作,他們認為,找到好工作的前提是學好專業課程,至于語文、數學等沒必要下功夫,更何況培養傾聽能力了。所以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傾聽能力的重要性。
(一)傾聽能使學生不犯錯。
記得去年學生參加成考,我事先給學生講了用2B鉛筆涂答案的方法。誰知有一個學生竟然用簽字筆涂答案,考試下來,他問同學,老師發的鉛筆干什么,同學告訴了他老師專門講過用途,他說沒聽到。很遺憾,結果僅僅相差幾分,他落榜了。這個例子太典型了,以后說重要事情的時候,我都要以他為例。這個實例也說明了不傾聽就容易誤事兒,只有傾聽了,抓住有用信息,才能做對事情。
(二)傾聽能讓學生有更多朋友。
我曾教一個建筑班的課,上課小組討論問題,有一個同學從不參與,大家也不管他。下課,同學聚在一起談天說地,他也不插言。我觀察這個同學很久,發現他好像與世隔絕:沒有說過一句話,也沒有一絲笑容。
我就在班上了解他的情況,同學都說他不與人來往,大家習慣了。我找他單獨談話,發現他回答我的問話有點文不對題,原來他聽別人講話不是那么認真,雖然看起來他也沒心不在焉。
這位同學因為沒有正確傾聽的習慣,所以也無法與人溝通,時間一長,他也就沒朋友了。他和同學之間尚且如此,何況與陌生人打交道。我很擔心他今后的生活,比如找工作、與同事交往、談戀愛等等。
2 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傾聽習慣
(一)投其所好,吸引學生傾聽。
年輕學生一天不聽歌,大概就活不了。試看,公交車上、路上、食堂里、教室里,帶著耳機,搖頭晃腦、哼哼卿卿的是什么人,都是年輕人啊。看來學生喜歡聽歌,我就從聽歌開始吧。
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一次,我走進教室就開始放音樂,學生奇怪了,一個語文老師居然也放歌給學生聽,學生還沒完全反應過來,我又關掉了音樂。接著我布置了任務,聽三句歌詞,寫出其中任何一句就得百分。游戲規則非常簡單,就是不能問同學,也不能把聽到的告訴別人。同學們覺得這太小兒科了,好玩,大家都催著老師放。大家開始倒數三、二、一,音樂聲響起了,學生可以說是全神貫注的聽,大家稀里嘩啦寫開了,有同學就開始吵,說沒聽清,再放一遍。我連續放了三遍,絕不再放了。交上來的歌詞五花八門,趁此機會,我講了傾聽的重要作用,又請了學生談體會,再上課時,學生聽得好,筆記也做得好。
可能有人認為教學時間本來短暫,課堂上搞這些玩意兒是嘩眾取寵,浪費青春。但是,如果學生不認真聽課,老師講得再多又有什么用。教學的目的不是看老師一個人唱戲,教學教學,本來就是雙邊活動,就是要學生學到東西,懂得道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課堂上多點東西又何嘗不可。
(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養成傾聽習慣。
我們中職學校的學生基礎差,學習習慣也不讓人滿意,老師如果不多想辦法,那么學生整節課只能混日子。
我在備課時就設置了一些由易到難的問題,不時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聽講后回答,同時要求其他同學評價,還要給答題的人打分。這樣既鍛煉了同學傾聽能力,也鍛煉了學生說話能力。其實傾聽能力更多是通過說話表現出來的,有了專注的聽,才會有準確的說,達到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中職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可能比其他年紀小的學生更難。我深知他們傾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們重視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在教學中,善于適時引導,使學生逐步養成傾聽習慣也不是難事,這也是考驗老師意志力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