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玲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需要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成了課堂的主體,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 ? ? 課堂教學 ? ? 興趣
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應是學生探究知識的場所,課堂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運作的車間,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舞臺。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談談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為教學創設寬松的氛圍,營造創造性的思維環境。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數學生是聽眾的舊教學模式。教師應當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思維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學,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氛圍。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能力。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傳統教學中,往往忽略了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壓縮了探索問題的思維過程。如教師很少講定理方法的由來、概念的產生、從哪里入手分析、解題的關鍵點是什么等,而側重于直接告訴學生結論并要求學生記住,搞“滿堂灌”、題海戰術,結果導致學生成了裝知識的壇子、做題的機器,失去了創新精神和思維能力,一遇到新知識、新問題就茫然不知所措。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主張留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產生和形成的過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過去是直接告訴學生方法,至于為什么用這種方法,這種方法和其他圖形面積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根本不講。現在教師積極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用割補、拼擺等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從已知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操作、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一系列數學活動創設廣闊的探究空間,學生學會的不僅是顯性的面積計算公式,還有隱性的數學思想、方法,在后續的學習中,他們就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想象、操作、觀察、比較、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教材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并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直觀性、啟發性和趣味性,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幫助。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和探求的傾向。學生對學習懷有興趣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會積極主動、全神貫注、富有創造性地對所學的知識加以關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對此加以強化。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數學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挖掘絢麗多彩的數學美,給學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善于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景,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培養他們對數學的熱愛。
四、教師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
成功的課堂是預設與生成的結合體,高質量的預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前提,動態生成則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再好的預設,沒有具體地實施,也是紙上談兵。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教案于無形、動態的教學中,隨時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找準課堂上動態生成的切入點,才能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直面生動的教學,順學而導,根據師生交往互動的具體情況來整合課前預設,對課前預設的教學內容進行刪減或增添,或者是調整教學順序。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內容時,我讓學生觀察鐘面,說說發現了什么。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時針、分針和12個數字,學生卻過早地說出了認識整時和半時的方法,超越了我的預設。我沒有回避,而是對學生充分肯定,巧妙放棄了預設的方案,讓學生在相互探討啟發中建構整時和半時的認讀方法。
五、加強教師自身的素質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使自身的語言富有感染力。數學課堂上,應當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揚性、鼓勵性、激勵性和幽默風趣的語言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計算“119+59”這道題,教師可問:“這道題要簡便計算,誰會?”當學生紛紛舉手后,教師說:“那就試試,還要看誰的方法多、妙。”當學生列舉了很多方法時,立即肯定:“你們真能干,找出這么多不同的方法。”對待經常回答問題出色卻一時沒說對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體態語言,眼睛稍微瞪大,期待性地直視他:“是這樣嗎?”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傷自尊心。對于基礎差一些的孩子,只要他們有勇氣舉手,即使回答錯了,仍要表揚:“你能站起來說,老師和同學已經很高興了,慢慢來。”另外,對回答出人意料時,教師還要大加贊賞。如此一來,課堂氣氛非常愉悅,學生心情很放松,保證了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課堂上用美的語言對學生進行熏陶,是對學生的信任,能激發學生積極展示自己的能力,更能有效促進課堂氣氛的融洽。
總之,新課標提倡“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更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在學習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楠.對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的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06(3).
[2]單鳳娥.淺談如何發揮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作用[J].內蒙古電大學刊, 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