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平
【摘 要】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其研究對象早以消失,也不可能再次出現,所以難以被直接觀察。歷史是從史料所提供的“證據”中,構建關于過去的論述。因此高中歷史教學要做到言之有據,就必須恰當運用史料,這樣才能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教材,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論從史出,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關鍵詞】史料 ? 高中歷史 ? 作用
所謂史料,就是構成歷史的材料,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的痕跡。包括文字資料,也包括實物資料,還包括時事資料,囊括了各種典籍、圖表、筆記、碑文、民謠等。
一、史料的分類
依據史學專家對史料的分類,并結合歷史教學實際,史料可分為兩大類,即文字史料和圖片史料。
1.文字史料。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記載的歷史資料。它可分為以下三種:(1)原始史料。包括文件、日記、報告、筆記、回憶錄等。如人教版教材《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94頁的一段重要史料:“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戮此民賊,以拯吾民。”該史料就出自孫中山的《討袁宣言》;(2)撰述史料。這類史料主要出自各種著作、典籍。例如,人教版《中國古代史》第31頁的材料:“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該史料就出自《史記》;(3)文藝史料。此種史料是指用詩歌、小說、戲劇、民謠等文藝體裁反映歷史的材料。
2. 圖片史料。它是將實物等不能變為文字的材料,用圖片形式反映的史料。教材中的圖片甚多。有文物、古跡、圖片、歷史地圖、數據圖表、漫畫等。《白馬寺》《東漢陶船》《時局圖》就是其中幾例。
二、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關于史料的作用,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美國學者把史料在教學中的作用歸納為:1.激發興趣。2.“使歷史變活”——使歷史富有生氣及時代的氣息。3.加強對重要人物、事件、法律、制度及問題的認識;4.對重要文獻獲得直接的認識。5.使批判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得以發展;等等。再如英國學者認為史料的功能有:1.進行說明。2.發展想象力。3.澄清舊的問題并提出新的問題。4.有助于發展歷史的及一般的技能和認識。5.有助于傳達真實感。6.用作證據,進行推斷和解釋。
我認為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果離開了基本的歷史材料,教學只能是空談,因為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的核心意義在于:學生不僅僅是學習教材中固有的知識,還應該學會獲得這些知識的方法和能力,進而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因而,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運用便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通過史料創設的特定情境,可以再現豐富多彩的歷史場景,將學生帶入到當時的歷史氛圍之中,大大縮短學生和真實的歷史之間的距離,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對真實歷史的認知積極性。
例如,講述《戊戌六君子》時,教材中有這樣兩段材料:“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為維新派人士譚嗣同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絕命詞。諸如此類具有吸引力的史料在教材中隨處可見。
(二)“以史導論”,培養思維能力
史料引入高中歷史教學,能為學生營造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情境,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生形成歷史意識。
例如,教材在敘述“隋大運河”時,對其評價問題基本沒有涉及,妨礙了學生對大運河的全面認識,教學中我們不妨引入以下四則材料。
史料1:“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末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史料2:“帝王興亡世幾重?風流猶自說遺蹤。但求死看揚州月,不愿生歸駕九龍。”
史料3:“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膏脂是此河。”
史料4:“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上述四則材料雖各有片面性,但如果我們能夠把它們總結起來看,卻不難得出這樣的評價:一方面,大運河的開鑿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滿足了隋煬帝個人的享樂,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滅亡;但另一方面,大運河的開鑿也在客觀上有利于南北的商品交流,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這是不能抹殺的。
(三)論從史出,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歷史教學的目的是要使學生成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讓學生只是簡單地記住一種答案或一種權威性的解釋。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讓學生直接閱讀一些史料,接觸一些歷史文獻,并可根據學情,介紹各種學術觀點。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歷史進行直接地探索研究,教會學生通過分析各種史料,印證課本中的結論或得出自己的看法,甚至由此及彼,自我編制新的信息網絡,形成新的學習能力和動力。例如,有位學生閱讀湖北云夢秦簡中的《田律》,發現它還是一部非常具體的環境保護法。因為《田律》規定,從春季二月開始,不準進山砍伐林木,不準堵塞林間小道,不到夏季不準入山采樵,不準捕捉幼鳥或搗鳥卵,不準毒殺魚,不準設置誘捕鳥獸的網罩和陷阱。據此,他認為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環保法典,是我國文明古國的驕傲。這位學生的思維就有獨立性,表現了大膽而可貴的探究精神,值得大力提倡。
總之,史料教學給高中歷史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思考和發揮的空間。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運用史料教學,仍將是值得我們所有一線教師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