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興軍
【關鍵詞】 化學教學; 校本課程;課程資源;整合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7—0067—01
校本課程的開發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校特色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如何開發校本課程,如何使校本課程與現有課程資源有效整合卻是一個需要我們仔細思考的問題。在實踐中,如果校本課程開發不合適,不但不會達到預期目的,而且有可能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更有甚者會對正常教學造成干擾。如何將校本課程開發與現有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拓展現有教學內容,串編簡易讀本
初中化學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體現啟蒙性和基礎性。這就決定了初中化學不可能對教學內容涉及過深、過廣,而這正好為校本課程的開發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在校本課程開發中,教師可以以課本為中心,對教材當中的內容進行拓展。例如,由于學生所處地域不同,而各地又有一些獨特的化學現象,如不同地域的水的酸堿度不同,就會對當地的生產生活產生不同影響。因此,在編寫校本課程時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將這些內容充分吸收到讀本當中,讓學生對“酸堿度”的教學有一個更具體的認識,甚至可以用相關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當然,要串編化學知識簡易讀本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實現這一個目標,還需要充分利用網絡,將網上的一些內容進行改編,這樣就會降低難度。
二、將課堂實驗與課外實驗相結合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占有很大比重,一些實驗需要教師演示,一些實驗需要學生自己去做,還有一些實驗由于受教學條件以及教學空間的限制,在課堂上無法完成,而這些實驗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去完成。例如,學習《愛護水資源》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了解當地有關水資源的情況。如果涉及到實驗,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導。在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論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思考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當然讓學生在課外進行實驗,教師必須做好實驗預設與指導,并對學生的實驗進行總結,且要予以務實的評價。
三、將生活現象上升到化學理論高度
《新課程標準》指出:“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會實踐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和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了解化學變化的奧秘,是化學啟蒙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化學現象,例如相克食物搭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其原因就在于兩種不同食物當中的一些物質相互間會發生反應,從而生成有害物質。如草酸與鈣相克,因此豆腐不宜與菠菜同吃,是因為菠菜中含有草酸較多,易與豆腐中的鈣結合成不溶性鈣鹽,不能為人體吸收。將生活中的現象上升到化學理論,對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都很有幫助。當然校本課程開發與課程資源的整合還要注意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校本課程不能與課程內容相沖突。有些地方,為了體現校本課程的重要性,將校本課程安排到了正常的教學當中,這樣無形中加大了教學量,進而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這樣的校本課程不但不會對教學起到促進作用,反而還會對正常的教學產生干擾。
第二,校本課程的開發要與學生的實際水平相符。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開發校本課程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接受能力,而且要考慮內容的難易程度,并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學生才會對校本課程感興趣。如果校本課程以過于嚴肅的形式向學生呈現,這樣會極大地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校本課程資源的整合要充分發揮教師合力,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校本課程的開發會涉及到其他學科的知識,因此還需要其他教師的支持。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合力,才能有助于校本課程發揮最大的效能。總之,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做的工作是比較多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多關注、多思考、多積累,以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取得良好的效果。
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