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利
【摘 要】長期以來,政治課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一方面,政治課在學生健康成長、人格培養、民族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實際情況中存在老師難教、學生厭學的現象。怎樣在現有條件下,提升教育教學的效果呢?這就需要教師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運用情感教學法來教學政治。本文就情感教學法在中學政治課堂中的運用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情感教學法 ? ? 中學政治 ? ? ?作用 ? 途徑
一、情感教學法的內涵
所謂情感教學法,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營造情感氛圍,使學生在氛圍中產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隨著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學法引起了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課程改革中提出的“教學中力爭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有機統一”正需要教師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
政治課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課程,能夠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這些正是衡量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著名的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偽君子。”因此,在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實施情感教學至關重要,良好的情感可以促進學生產生道德認同感。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學生及時進行情感引導,既能將學生帶入一定的情緒,有助于知識的接受和吸收,又能使學生對道德規范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將課堂所學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
二、傳統教學觀念的缺陷
教育過程是教育者選擇一定的教學手段,向受教育者傳輸知識的教育活動,教學目的最終能否得到落實,一方面受教師理論水平以及教學手段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受教育者接受教學內容的意愿強弱有關。傳統教學觀念發展至今存在以下缺陷:
1.教師單向教學行為多,忽視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思想政治課是政治性、理論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在授課時,教師往往過于強調教材的理論性,用教條主義的方式向學生單方面強行灌輸教材內容。然而,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尚未發育成熟,對理論概念的理解能力還不夠,許多學生聽課的時候常常如騰云駕霧,不知所云。這樣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受教育者的主體感受,沒有尊重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
2.學生對政治課有主觀上的抵抗情緒
政治課由于理論性強,往往讓學生覺得課堂知識脫離現實,加之政治考試往往需要大量地背誦和記憶,使學生對這種學習方式產生厭惡甚至抵抗情緒,覺得政治課很“假”,這樣反而損害了政治課的科學權威性。
3.課堂情感體驗不佳
在傳統的政治課教學中,由于教材中抽象的理論概念很多,加之教材內容的滯后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又缺乏創新意識,課堂教學多是“填鴨式”教學,不注重時代性和實用性,理論與現實脫節,很難培養學生積極的愉悅情感,嚴重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三、情感教學法對中學政治教學中的作用
情感教學法正好能夠有效地彌補上述傳統教學觀念的缺陷。
1.在政治課中運用情感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與情感緊密相連,如果學生對一門學科產生了情感,就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科學習。情感的產生需要一定的情境去激發,因此,教師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定的方式去激發學生的相應情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 在政治課中運用情感教學法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當前,政治課堂中還存在許多師生關系對立的情況,這種情況的產生與師生在課堂上沒有情感的互動有很大的關系。情感教學法,就是將教師和學生放在同一情境下,讓學生認同教師傳遞出的情感。這種情感上的共鳴就會帶來良性的師生關系。
3. 在政治課中運用情感教學法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沒有情感教育的政治課是有理無情的,那么學習也就喪失了生命力,變成知識的生硬堆砌。而情感教育則能夠激發學生的美好情感,讓課堂成為情感交流的空間。用知識來陶冶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這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情感教學法在中學政治課堂中運用的途徑
1.通過情境增強教學內容的情感
為了配合教學內容,教師要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創造一些教學情景,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例如運用播放視頻、邀請嘉賓等方式,用形象生動的情境使學生獲得氣氛感染,從而更充分地理解教學內容。
2.有意識地對教材內容進行情感處理
政治課堂政治性強、理論性強,教學內容抽象,就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自然就不會有良好的教學效果了。所以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擴充和提煉,捕捉、挖掘教學內容的情感信息,賦予它以一些情感色彩,通過情感的引導,幫助學生將自己的情感遷移到教學內容上,增強教學內容對學生的感染力。
3.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學生養成了在課堂上不敢發言、不敢積極思考的習慣,對學習缺乏興趣,只是被動地接受只是。教師需要多關心課堂上和課堂外學生的心理狀態,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發言與思考,創造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
總之,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必須主動引導情感教學的開展,讓學生獲得強烈的情感熏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真正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張凌虎.中學思想政治課情感教學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5(02).
[2]賈漢丁.淺析情感教學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滲透[J].科學導報,2015(01):27.
[3]祝穎英.“挖”情、“生”情、“傳”情 有感于高中政治課的情感教學[J].上海教育,2014(36).
[4]程劍平.思想政治課重視情感教育之我見[J].讀與寫,2008(3).
[5]王 彥.體驗:情感教育的決定因素——一種基于哲學緯度的考察[J].思想政治研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