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玉蘭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把孩子領進色彩繽紛、生動有趣、廣闊的語文天地,讓祖國的語言豐富他們的思維,讓祖國的文字凈化他們的靈魂,讓經典優美的篇章陶冶他們的情操,讓小學生用自己的筆墨來謳歌他們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已成為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們語文教師的任務。
【關鍵詞】 小學語文 ? ?閱讀教學 ? ?有效性
在閱讀教學中,師生之間應該關系平等、教學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閱讀教學的過程應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溝通都是在對話和交流的過程中完成的。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探索出一套合適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下面筆者根據個人的長期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當前學生的閱讀現狀不容樂觀
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必須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方法;要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方法,必須對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調查。筆者通過長期的觀察、分析、總結,發現語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在課堂教學時,自覺性比較差,不會主動進行閱讀,有時老師統一安排朗讀一篇文章,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裝腔作勢,濫竽充數,不主動動嘴。他們的想法是:反正人多,老師不一定注意到自己。也就是說,即使一些學生閱讀了,都是被動的,他們的閱讀都是在老師與家長等監護人的督促下完成的,久而久之,閱讀的興趣也就喪失了,無法享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
2.閱讀方法簡單
通過對部分學生的深入了解,發現學生閱讀時比較隨意,閱讀效率低,學生的閱讀也僅僅局限于看著文字一字一字地讀,沒有邊讀邊想的思維,缺乏有效的閱讀目的。讀完了,可提問時卻一問三不知。
3.閱讀量嚴重不足
《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閱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定:九年的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小學一至六年級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而我校學生的情況是大部分學生的閱讀僅僅局限于課本,沒有擴展到課外進行閱讀。閱讀的局限性阻礙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
二、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針對以上種種問題,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閱讀效果,保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進行,筆者覺得應做到以下幾點:
1.建立班級圖書專柜
我班在召開班委會后,班委代表通通發言,一致認為班級建立圖書柜很有必要。于是,每個學生湊3元錢,由班委統一購買班級圖書,教師指導圖書的選購。自從圖書柜建立后,很多圖書總是供不應求,有的同學還來不及放進書柜,就被別的同學“搶”走了,班上出現了一片“讀書潮”。
2.教師要學會“分身術”
農村學校的班級學生數量普遍比較多,教師無法在同一時間一一顧及每一個學生。因此,學會“分身術”將對教師的教學起有力的輔助作用。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名組長,組長帶頭做好表率,同時管理小組成員。閱讀教學中,根據各個小組的不同表現,進行小組之間的評比。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激勵措施,進而激發學生在為小組爭光的同時,積極完成閱讀任務。這樣,一個組長相當于教師的一個“分身”。
3.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才會主動地去閱讀,喜歡上閱讀。閱讀不只是局限于書本,還要拓展到課外。為此,教師要在課外開展一些有意義的課外閱讀指導,以課本知識為出發點,結合文章體裁的多樣性和知識面的廣泛綜合性,多方面地對學生做好課外的閱讀指導。例如,當我們學習了《詩中的“秋”》一文后,我誘導學生去查閱有關描寫秋天的詩句,同時設置了獎勵,學生積極踴躍,有的翻閱六年級之前學過的詩句,有的找來了《千家詩》,有的從網上搜索,既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又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在閱讀指導中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必定會使學生養成主動閱讀、樂于閱讀的習慣和興趣。
4.教師要做好閱讀的引路人
在一百多個學生的大班額環境下,對學生進行個別的閱讀指導不容易做到。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課文,通過各類書籍資料及網絡資料等指導學生搜集與課本知識相關的信息;課中充分利用課文資源做具體的閱讀指導;下課后,繼續鼓勵學生通過電視、網絡、報刊等資料進行拓展,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量。在具體的閱讀方法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記下思維的靈感,留下閱讀的痕跡。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做好標注,進行積累、摘抄,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教給學生學會合理使用工具書;講授精讀、泛讀、瀏覽、速讀等多種閱讀方法。
5.使閱讀成為學生的習慣
據調查,中國兒童的閱讀量遠遠少于同年齡段西方兒童,中國孩子的閱讀能力低下。因此,我們應該加強課外閱讀。例如,我們盡可能開放圖書閱覽場館,在班級成立讀書角,發動學生交換閱讀資料,開展閱讀競賽活動,成立班級閱讀小組,通過郵局訂閱一些相關的報刊資料,開展全校性的演講比賽等等,使學生熱愛課外閱讀。課外閱讀不僅是課堂閱讀的補充,更是閱讀積累、思想積累、方法積累的有效途徑。
總之,閱讀能力是孩子的終身能力,必須從小抓起,立足于興趣,立足于養成。只要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指導,強化訓練,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閱讀能力必將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曉文.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J].新語文學習,2007(3).
[2]韓克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互動教學初探[J].考試,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