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兵 盧天偉 王巖
【摘 要】本文分析了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和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指出自治區開設相關專業的高校在政府和其他交通運輸專業高校幫助下,開啟自治區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實踐,并從培養目標、培養方案、理論與實踐結合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交通運輸;人才培養;探索;實踐
1 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大力加快鐵路、公路建設,加大對交通事業的資金投入,全面推行交通市場大開放。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已經行成以公路、鐵路為主,同時有航空運輸運和管道運輸的綜合運輸體系。隨著國家“十二五”計劃和自治區遠景規劃,借助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內蒙古自治區運輸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在中國北部邊疆交通運輸發展中內蒙古自治區交通將會起到不可估量的戰略意義。
對于自治區交通運輸事業長久、穩定的發展,還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交通基礎設施不健全,相對落后。自治區經濟發展緩慢,使得自治區公路、鐵路建設緩慢,投資過高,運行成本高,相關配套設施不全,需求大于供給,供需嚴重不平衡,安全性與運輸效率得不到有效保障。
第二,自治區地區公路發展分部不均衡。自治區中部地區以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形成的城市群,基本實現城際高速公路;東部地區與中部地區聯系不緊密,公路、鐵路基本無法直接到達首府;西部公路技術等級低,抗災害能力弱。
第三,交通專業人才嚴重缺乏、整體水平落后。自治區高校交通運輸專業沒有特色,開辦交通運輸專業的高等學校少,教育體制與人才培養不能很好地適應自治區交通事業的未來發展,在人才培養、交通設施建立方面與其它省份交流少。
2 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和能力需求
在國家“十二五計劃”、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戰略和自治區“8337計劃”指導下,近年來,自治區經濟持續平穩增長,交通運輸體系逐步完善,為實現自治區公路網、鐵路網全面覆蓋自治區十二個盟市,“村村通”計劃順利完成,交通運輸管理更好的完善以及交通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利保障。同時我區培養的專業人才就必須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經濟和交通運輸發展,要“基礎厚,素質高,能力強,上手快,后勁足,針對性強”,既要掌握交通運輸理論與方法,具備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能勝任各種交通運輸崗位,又要熟練地掌握對新技術的原理和操作。與此同時,除了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儲備,還要對針對自治區特殊地理環境、地貌深入了解,發展自治區特色陸路通商口岸交通事業,堅定對行業的信心。
3 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自治區交通運輸事業得到了國家、自治區政府和國內交通運輸專業方面高等學校的大力幫助,長安大學、中南大學、西南交大等著名高校每年不斷向內蒙古自治區大量輸送專業人才和吸收大量學生進行培養,使內蒙古自治區高校交通運輸專業師資力量顯著提升,隊伍建設初具規模,教學科研力量加強,實驗設備不斷更新,開啟了自治區本科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3.1 交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交通專業性人才培養,根據自治區交通運輸事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自治區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學校培養人才要立足于學校教育,利用學校、社會優質資源,依托自治區交通運輸以公路、鐵路為主,滿洲里、二連浩特陸路通商口岸特色,努力培養具有自治區特色,有一定經濟知識,管理知識和相關專業知識,能在公路、鐵路運輸領域從事管理、規劃、設計、開發等方面工作,能適應自治區經濟與現代交通事業的長久穩定發展,同時具備交通運輸專業理論知識,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新型創新型應用型專業人才。
3.2 交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1)加強自治區交通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派遣年輕老師到國內外交通事業發達地區高校學習,深入學習了解其現代交通運輸專業最新科研、教學情況,教學相長,借鑒學習,以補充自治區交通專業發展的不足。
2)加強實踐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教育模式。目前自治區大批年輕教師理論能力很強,但實踐能力不容樂觀,造成學生實踐能力不強,只有理論知識,遇到實際問題便無從下手。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否則,無法適應現代社會交通發展要求,無法立足于交通事業。
3)優化教學方法,避輕就重,“細致”定向教學,辦內蒙古自治區特色交通。學校教學同時要依托自治區交通運輸特點,發展自治區交通特色,如滿洲里陸路通商口岸,著重發展公路、鐵路建設相關學科。
3.3 強化理論實踐相結合,科技創新綜合體制
1)借鑒其他學校教學模式。開辦自治區交通專業特色教學模式,如本科實行“1+2+1”人才培養計劃,1年基礎學習,2年理論與實踐學習,1年社會實踐應用。具體到 “細致”定向教學,劃小專業范圍,使學生明確自己學習目標,結合自治區交通發展實際情況,培養自治區可用的人才。
2)不斷改善教學體系,實行綜合素質教育。自治區交通運輸事業現在發展緩慢,需要大量人才,自治區可以與高校聯合計劃培養特定專業人才,實現人才不外流,同時學校也可以為部分優秀學生提供留校機會,使學校教學體系實現良性循環。
3)交通運輸人才隊伍建設體制的改革。在對教育體制改革的同時,也要對人才隊伍體制進行改革,實行人才隊伍責任制,人才流動制度,管理人才聘用制,人才激勵制度等,切實激發人才的創新思維與實干能力,多方位、高層次培養人才。
4)建立自治區交通運輸人才信息平臺。著眼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為人才搭建服務平臺,建立交通人才儲備和需求情況信息庫,有的放矢地搞好人才服務,促進人才與經濟建設的有機結合。目前,內蒙古大學交通學院的各項科研成果及設備,年輕高學歷師資隊伍已具備建立高等人才信息庫,并能專門對交通行業人才信息進行管理及統計,有能力培養符合自治區交通發展的專業性交通人才。
4 結語
內蒙古自治區對交通運輸專業人才進行定向培養、計劃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辦自治區特色交通,不僅有效幫助自治區高校人才的培養,也可使自治區借助交通大發展,使自治區交通事業專業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發展,為內蒙古自治區經濟、交通的快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梁麗華.內蒙古綜合交通樞紐布局優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
[2]趙光輝,丘建華,趙艷.交通運輸產業結構調整與人才需求及供給選擇[J].中國科技論壇,2008(9).
[3]李慶華,陳建龍,李智元.西藏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西藏大學學報,2014(3).
[4]彭其淵,馬駟,文超.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1(12).
[責任編輯:侯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