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萍
摘 要: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重點能力,這一能力代表了學生對漢語的掌握和運用程度,考查了學生能否較好地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身的情感思維。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量以及閱讀的質量都影響著學生的創作過程及寫作成果。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應該在日常教學中突出閱讀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閱讀;寫作;能力
學生在寫作時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看到寫作材料之后沒有思路、無從下筆,寫作時完成幾段文字之后就無話可說,寫作依靠例文模板、缺乏新意等。要想解決寫作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就要從閱讀著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實寫作儲備,拓寬寫作思路。那么,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提升寫作能力,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能夠從閱讀學習中受到益處,包括學習到好的字詞句、積累經典優秀論據、學習不同的表達效果以及拓寬寫作思維,所以說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可以在教室設置讀書角,供學生一起閱讀分享,體會閱讀的樂趣,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一起分享閱讀的收獲,發表自己關于閱讀內容的見解與看法。
二、保證學生的閱讀面和閱讀量
學生在學好課本課文的同時,要廣泛閱讀課外讀物,同時學生的涉獵領域應該依據自己的興趣,適當拓寬,盡量廣泛涵蓋較多的領域,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樣在寫文章時才會有話可說、下筆流暢,寫出內容充實、見解獨到的好文章。對于閱讀量的控制與把握,教師應在每周安排一定的閱讀任務,設置最低限制,通過稍加強制的手段保證學生的閱讀效果,并在一定時間之后適當增加閱讀量。數量和質量兩者是要兼顧的,閱讀量達到一定水平,才能保證學生從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并從中選優選精,為寫作所用。
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注重通過課文的學習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盡量迎合學生的心理和興趣,讓學生能夠讀懂、學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還要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及技巧,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及寫作欲望,在已有水平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寫作潛力,提高自己的獨立寫作水平而不是照搬照抄。學生可以在課外閱讀活動結束之后,進行記錄總結,書寫讀書筆記,將自己的閱讀心得記錄下來,積累寫作素材。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書能凈化一個人的心靈,拓寬思維,幫助正確價值觀的建立,這些個人能力、素養的提高都能在學生的寫作中有所體現。在今后的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把握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這個要點,充分利用閱讀這一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祝來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5).
[2]徐西亮.讓閱讀與寫作手拉手.考試周刊,2010(3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