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元
【關鍵詞】 通用技術教育;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 G633.9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8—0023—01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是新一輪課改的亮點和難點,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石,是以提高技術素養為主旨的高中生的必修課之一。從臨夏地區的個案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通用技術教學在資源配置、課堂教學效能提升、課程評價機制等方面都普遍存在困難。本文擬就以上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一同探討,以提高通用技術教學水平,促進通用技術學科健康發展。
一、臨夏地區通用技術教育現狀
臨夏地處偏僻,師資緊缺,重文輕理、重知識輕實踐,信息相對閉塞。受民族地區經濟、教育、文化、信息等因素的影響,通用技術課程在臨夏剛剛開設,各級教育部門對課程的開設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學質量參差不齊,教學中存在各種問題。
1. 教師素質與要求存在差距。首先,全州沒有專職通用技術教師,所有通用技術教師都是臨時從其他科目如教育技術、物理、計算機專業臨時轉來,專業構成不合理;其次,教師配置數量不達標,好多教師身兼數職,沒有足夠的時間鉆研通用技術教學內容和熟悉通用技術實驗室常規儀器工具的使用;通用技術課也沒有配備技術實驗員,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工作強度,分散了教師教學的精力。
2. 技術實驗室和教學資源嚴重不足。教輔資料嚴重缺乏,教師上課沒有常規教具,平時要找到教輔資料也很難。通用技術課程實踐性較強,對專用教室、儀器設備有一定要求,而我州絕大多數學校沒有配備技術與設計實驗室,制作室、簡易機器人制作室、電子控制實驗室、汽車模擬駕駛實驗室等就更無從談起。教學光靠老師一張嘴和一支粉筆講,技術課成為理論課,老師感到困惑,學生無法接受。
3. 課堂教學變成“技術哲學課”。通用技術課堂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本應有很大差別,但很多老師受客觀條件的制約把通用技術課上成了“技術哲學課”。教學和實踐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致使學生的積極性大大降低,課堂沉悶,更重要的是這與課程標準提到的重視學生設計實踐的理念相矛盾。
二、具體的建議措施
1. 加強教師實踐性培訓,關注教師專業成長,打造一支專業教師隊伍。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首先應當選聘有較強專業技能和教育素養的教師來擔任通用技術教學。由于目前師范院校還沒有定向地培養通用技術專業教師,這需要在聘用教師時綜合考查教師的專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其次,加強培訓力度,通用技術教師需要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需要長時間的專業訓練和進修提高;最后,建議學校聘請具備一定技術能力的車、鉗、銑、木工校外技師和配置專業的技術實驗員擔任通用技術課兼職輔導員,協助教師上好學生實踐課。
2. 配備完善的課程教學資源和加強硬件建設。目前使用的教材基本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課本中的實例不能貼近生活,如果換成學生自己的一些優秀作品,更能引起共鳴。教材的內容體系也存在某些有爭議的地方,比如說技術實驗的分類,模型的類型等。此外,還需要給教師配備必要的輔導材料。在教學設備方面,應加大投資,建立滿足基本需求的實驗室和配備相關教學耗材。我們還可以自己開發制作工具和搜集材料,因為設計源于生活,生活是設計的源泉,生活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材料,我們只要對這些材料按設計要求簡單加工就會成為我們的課程資源。
3. 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變“技術哲學課”為“技術設計課”。通用技術是新課改的“亮點”。這個“亮點”到底有多亮,主要在于課堂教學。如何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創設教學情境,興趣導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會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促使教學順利開展。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好導入,一開始就充滿趣味,讓學生興趣盎然。
(2)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通用技術不應該在傳統的教學氛圍下進行,通用技術的終極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這需要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通用技術學科的知識點的難度也不高,這給我們老師構建這種寬松的教學氛圍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如,利用案例法教學,通過一些典型案例,師生共同分析、總結,進而得出結論。
(3)引導學生親歷設計過程。親歷過程是指在通用技術教學中,學生要親歷設計需求、方案構思、方案篩選甄別、制作試驗、評價分析、優化綜合等一系列技術過程。“技術與設計1”中強調的是“做中學”,從實踐到認識概括。“技術與設計2”中強調的是“學中做”,從認識到實踐的應用。通過引導學生親歷技術設計過程來落實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生成多個設計方案,并加強設計中的過程評價。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