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平
【摘 要】教育質量的好壞關系到祖國未來的盛衰。當代學生的思維方式與行為出現新的特點,但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開始下降,導致學習質量也大不如前。針對這種情況,如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是當代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學生積極性下降的原因及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學習積極性 興趣 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3-0083-02
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馮忠良說:“學習積極性通常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那種認真、緊張、主動與頑強的狀態。”通過課上觀察學生的精神狀態和課下與學生的交流可以發現,當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呈現出日漸下降的趨勢。
一 學習積極性的作用
愛因斯坦曾說:“在學校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力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個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由此可知,樂趣和社會認可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來源。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的快感,在獲得學習成果后的滿足,同學、老師、家長及社會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肯定與贊賞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作用。學習積極性具有潛在性,對學習活動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學習積極性的基本心理成分,如學習需要、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等,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效果又反過來影響學習積極性。學習本來是一種艱苦而復雜的腦力勞動,如果沒有積極性的推動,學習就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在,很多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歸根到底是由于自身缺乏學習積極性,進而失去了年輕人的熱情與激情,導致情緒低落、悲觀、自餒、自暴自棄,甚至厭世等。
二 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素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種動態的心理結構,受多種因素的制約,隨著這些因素的變化,學習的積極性也會發生很大變化。以下這幾個方面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影響。
1.社會環境的影響
學生的積極性不是自發產生的,它的產生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生活條件。社會是由每一個人構成的,人與人之間必然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由于科技的發展,整個大環境呈現的是一種國與國之間的合作發展的趨勢,因此整個世界都在互相影響。一方面,學生可以從世界大交流中學習到更先進、更豐富的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對于判斷力不強的學生,很容易吸收到一些的偏激的文化、墮落的思想,崇洋媚外,貶低中國教育,從而導致學習積極性不斷下降。此外,當前社會上出現的諸如“知識貶值”“讀書無用”等消極社會輿論,也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2.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相對于社會,家庭就是一個小環境,但它對學生的影響卻更為關鍵。社會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是通過家庭的需求映射出來的。每個人的習慣、思想及見解與成長的家庭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父母對子女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等方面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期望和教育對子女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很大影響。當今社會出現了很多富二代、官二代,他們家庭環境優越,沒有生存壓力,漠視學習,更談不上積極性了。對于貧困家庭而言,謀生第一,家長對學生的期望不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扼殺。當今社會,更多的家長長期在外地工作或工作太忙,沒有時間教育子女,從而導致一些學生缺乏家長管教,沾染上社會的不良風氣。以上種種,都是因為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不高,不能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幫助,最終嚴重地扼殺了子女的學習積極性。
3.教師教學的影響
主要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分析。客觀上,受教師自身的水平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高低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在當今科技、文化高速發展的社會,學生知識面很廣,會提出一些教師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果教師能力不夠,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老師水平不行,對學習喪失興趣。此外,學校的環境差、資源少會影響到教師的積極性,逐級傳遞,最終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主觀上,受教師教學的態度影響。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是被人重視的,若是教師只關心優等生而忽視后進生,則對學生的積極性會有負面的影響。
此外,教學不僅是教師在傳授知識,更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感情交流的一個平臺。“注入式”的教學之所以效果不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表情刻板,一味地講解教材內容,課下與學生沒有交流,就會與學生產生距離,從而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學生自身的影響
學生應該具有對學習本身意義的認識,它是最持久的學習動力源。一些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自制力差,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退步。越差越不想學,越不學越差,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厭學。如今學生能否找到工作與找到工作的好壞與學生的家庭所擁有的權力和社會關系息息相關,所以有些貧困家庭的學生認為學習無用,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同時,一些學生由于從小就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有自卑感,不能適應學校的集體環境,久而久之形成心結,學習上就更不愿與人交流了。
三 學生學習積極性差的應對措施
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不僅會浪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及時間,還會嚴重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針對以上幾方面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影響因素,提出以下幾點應對措施:
1.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學生對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即便沒有督促,也會自發地學習,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興趣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家長從小就可以對孩子進行培養,要讓孩子能自由地、多方面地發展,發掘他們的興趣愛好,并加以重點培養。對學生的惰性及貪玩等特點,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同時教師要有耐心,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后進生,都應一視同仁,且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長,從而取長補短。
2.社會的投入
社會的投入不只是資金的投入,更多的是人力資源方面的投入;不只是培養更多的高端教師人才,更重要的是對人才資源的合理分配。農村人口基數大,政府要加大對農村的教育投入,提高農村地區的辦學質量,讓農村教育跟上時代步伐,給農村的學生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教育平臺。
3.教師的前期準備
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高效地吸收并消化所學知識需要做好前期準備。教師的準備工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創設情境,啟發思考。教師課前的準備不單是備課,還包括設計課堂,創設情境。學生只有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才能投入到課堂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力,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例如:讓學生討論生活中存在疑惑的自然現象,然后告訴他們今后所學的知識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促使學生對這門學科感興趣。
第二,抓住心理,不斷創新。在教學實踐中,應切實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及發展性,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健康地發展。每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特色,教師要善于挖掘,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創新精神。
第三,激勵引導,樹立自信。教師要對自己的學生充滿信心,并努力創設條件和機會促使每位學生增強自信心。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適當的激勵可以增強學習的動力。教師應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發掘學生的潛力,對他們在學習上的付出給予肯定,使他們樹立信心。這樣學生就會有滿足感和成就感,對學習也會更有興趣。
第四,創造氛圍,制造競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學校的學習風氣、課堂氣氛的影響。良好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受到強烈的情緒感染,產生高昂的學習熱情。此外,教師可以營造一種競爭的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競賽以競賽中的名次或勝負為誘因,可以滿足學生的附屬感和自我提高的需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第五,建立友誼,交流情感。對于師生關系而言,教師的信念、情感、態度和行為起著主導作用和決定作用。一個好教師,必然與學生的關系非常融洽,能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重。想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信任學生,對學生有期望;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
4.家庭的配合
家長應與學校、教師、學生多做溝通,積極配合教師共同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能把教育學生的責任全部推卸給學校;在生活上對孩子給予關心,不只是身體上的關心,更要注重孩子心理的變化,讓孩子擁有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
四 結束語
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素錯綜復雜、相互作用。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質量,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大工程,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和學生之間的密切配合。針對個體差異,找準切入點,方能取得明顯成效。
參考文獻
[1]南國農、李運林.教育傳播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羅霽雯.對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認識與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1)
[4]王中強.關于大學生學習積極性情況的調研與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0(2)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