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叢珊

摘要:目的:探討對急性腸炎疾病采用培菲康加腸炎寧糖漿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收治急性腸炎患者共8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兩組患者各40例。對照組使用腸炎寧糖漿進行治療,觀察組使用培菲康聯合腸炎寧糖漿進行治療,經治療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對比兩組的臨床治療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0%,觀察組治療結果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存在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菲康加腸炎寧糖漿聯合使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腸胃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身體恢復。因此,培菲康加腸炎寧治療急性腸胃炎值得在臨床上普及推廣。
關鍵詞:急性腸炎;培菲康;腸炎寧糖漿;臨床療效
急性腸炎在消化系統中,是常見的一種臨床疾病,主要發病季節為夏季和冬季,由于飲食不當,或食用具有刺激性事物,造成腸胃急性收縮,轉變為急性的腸炎問題[1]。急性腸炎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拉稀水便,并伴隨有輕微的體熱特征,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不便[2]。為進一步探討對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選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腸炎患者共8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其中觀察組采用培菲康加腸炎寧糖漿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4年10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急性腸炎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患者。對照組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年齡21-57歲,平均年齡(392.8)歲,患者發病時間1-3平均(2.40.76)天;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有2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齡22-61歲,平均年齡(434.2)歲,患者發病時間2-4,平均(2.50.48)天;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發病時間等一般資料上并無較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根據《現代消化醫學》,急性腸炎患者的病狀表現為:腹痛腹瀉、拉稀水便、伴有輕微的我體熱,惡心。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使用腸炎寧糖漿進行治療,觀察組使用培菲康聯合腸炎寧糖漿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1.3.1 對照組患者每日服用3次腸炎寧糖漿(江西天施康中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為Z36020448),每次10mL。
1.3.2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每日口服2次培康菲(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生產的、批號為S10950032),每次2粒。
1.4療效判定
兩組經過治療后,觀察患者身體情況,病情。顯效:患者治療3后,腹痛腹瀉消失、無惡心嘔吐反應、大便正常;有效:患者治療3后,腹痛腹瀉癥狀減緩,偶有惡心嘔吐、大便情況較為好轉;無效:患者經治療后,病情癥狀并未得到好轉,前后病癥無改善。
1.5 統計學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病情治療后數據進行歸納整合,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x2表示,組間率對比采用T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結 果
2.1 兩組患者在臨床上的治療效果比較,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臨床上的治療效果比較例(n,%)
從表中可以看出,對比兩組的臨床治療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0%,觀察組治療結果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存在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 論
根據發病病因的不同,急性腸胃炎大致可分為病毒性、細菌性和真菌性等多種類型[3]。急性腸炎患者的主要病征為:腹痛腹瀉,拉稀水便、惡心嘔吐,并伴隨有輕微的體熱。對于急性腸胃炎患者,要引起醫生的足夠重視,針對患者的病情情況,及時給予治療。如若耽誤最佳治療時間,則很有可能引起患者胃穿孔、胃出血、腸擴張等并發癥,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4]。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腸炎患者共8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40例患者,對照組使用腸炎寧糖漿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培菲康加腸炎寧糖漿治療,對比兩組治療的臨床效果,結果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0%,觀察組治療結果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存在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培菲康,學名為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是一種微生態復方制劑,主要成分是長型雙歧桿菌和嗜酸乳桿菌。能有效補充人體所需的正常生理細菌,調節腸道內的菌群,抑制腸道中的病原菌,減少毒素含量,增強患者免疫力[5]。
腸炎寧糖漿是一種包含黃毛耳茸、香薷、地錦草、楓樹葉及樟樹銀等成分中藥,具有行氣及清熱的利濕等作用,能抑制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促進大便泄瀉、腹痛腹瀉等,有效緩解患者疾病病癥[6]。
綜上所述,菲康加腸炎寧糖漿聯合使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腸胃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身體恢復。因此,培菲康加腸炎寧治療急性腸胃炎值得在臨床上普及推廣。
參考文獻:
[1]梁振佳.急診院前昏迷129例臨床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02(05):198.
[2]朱虹,王雪梅,張淑霞.高血壓急癥院前急救50例臨床分析[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3,03(11):172-173.
[3]嚴建威,周凱,鄭少紅,陳泳祥,吳仁杰.高血壓急診院前急救100例臨床分析[J].熱帶醫學雜志,2015,02(23):244-245+256.
[4]梁振佳.急診院前昏迷129例臨床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02(11):198.
[5]朱虹,王雪梅,張淑霞.高血壓急癥院前急救50例臨床分析[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3,03(05):172-173.
[6]嚴建威,周凱,鄭少紅,陳泳祥,吳仁杰.高血壓急診院前急救100例臨床分析[J].熱帶醫學雜志,2015,02(13):244-24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