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代海
【摘要】在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實施的過程中,加大對學生體育參與、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是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新課程標準對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性與使用性要求,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體育教學工作。體育學習力作為體育教學的發展目標之一,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力,是促進學生體育興趣、終身體育意識發展的必要條件。基于此,本文結合學校體育教學實踐,就學生體育學習力的培養與提升策略展開了研究。通過本研究以期為學生體育學習力的提升,做出有益參考。
【關鍵詞】學校體育;學生;體育學習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3-145-01
一、引言
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與深入,加大對學生體育參與、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是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新課程標準對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性與使用性要求,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體育教學工作。體育學習力作為體育教學的發展目標之一,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力,是促進學生體育興趣、終身體育意識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加大對學生體育學習力的培養與提升,對實現學校體育的教學目標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學生體育學習力的內涵與構成
(一)學生體育學習力的概念分析
在學校體育教學工作實踐中,學生的體育學習力是體育學習與鍛煉的能力總稱,體育學習力包括了體育學習的能力、體育學習的動力、體育學習的意志力、體育學習的可持續能力等。體育學習力作為學生在體育學習與運動參與過程中的一種綜合學習狀態的表現,體育學習力水平的高低,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在關注學生體育學習狀態的前提下,注重對學生體育學習所需的教學內容、場地器材、教學環境等因素的優化。借助不斷的優化與創新,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與參與的興趣,提升學生在體育學習與參與過程中的積極體驗。
(二)學生體育學習力的價值分析
學生的體育學習力是指引和驅動學生積極、主動、長時間參與體育學習、體育鍛煉的內驅力。首先,體育學習的動力作為學生體育學習與健康鍛煉主體需求的有效結合,體育學習動力強的學生往往能夠獲得更積極的體育活動體驗。其次,體育學習意志力是進一步提升學生體育參與效果,提升學生體育鍛煉過程中的堅持、自信高度發展的基礎。意志力水平的高低,會對學生體育學習與參與體驗帶來直接的影響。再次,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是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的接受能力、習得能力、創新能力的總稱,學生體育學習能力的高低對體育學習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三、學校體育教學與學生體育學習力發展的措施
(一)注重對學生體育興趣的激發
體育健康鍛煉方式、內容與鍛煉環境的差異,影響著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因此,在學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在激發學生體育鍛煉興趣的基礎上,優化與豐富學校體育教學、比賽的組織開展,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力。在減少學校體育教學功利性、目的性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體育學習、體育鍛煉的情感體驗、參與性。讓其在快樂、主動的心態下,體驗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
(二)合理選擇體育教學的難度
體育教學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體育運動中,需要參加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客服遇到的各種困難,包括自然的以及人為地,在此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獲得各種心理體驗,提高抗挫折能力。在學生在踏入社會進入職場后,可能而臨著諸多困難的挑戰,為了適應以后的工作與生活,學生不僅需要學習專業知識,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還需要而對挑戰、沉著應戰的心理素質。體育課堂中,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遇到困難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
(三)加強團隊集體意識培養
當前在校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由于師長的過分溺愛,自我以比較強烈,缺乏團隊集體意識,但在當今的市場經濟時代,各個行業以及行業內部都需要廣泛的合作,這是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學生進入社會后,他的人際交往能力反映了自己滿足社會需要的水平。職場中的任務一般都是以合作的形式來完成的,而成果也是以分享的形式來實現的,因為適應以后的工作需要,學生必須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與體育學習力。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提高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合作能力,它也是體育教學的關鍵發展方向之一。
(四)加強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體育鍛煉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與體育學習力的提升。但是,受到個體發展的過程性,與體育鍛煉效果的潛在性的限制,這種積極的影響需要一個過程才能表現出來。因此,在學校體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長期性,需要加大對學生體育終身意識的培養。在傳授體育基本技能、基本知識的前提下,借助有效的體育鍛煉刺激手段,組織學生在不斷參與的過程中,體驗體育鍛煉的快樂,為其健康發展習慣的養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學習力作為學生體育學習實踐過程中的一種學習狀態的綜合表現,體育學習力的高低,是影響學生體育興趣、體育鍛煉可持續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從體育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組織創新、教學評價有效等方而出發,切實提升學生體育學習力的培養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景煥,劉桂榮,師瑋瑋,付秀君動機的激發與小學生創造思維的關系:自主性動機的中介作用[J]心理學報,2011(10)
[2]蘇煜,鄭厚成.自我決定理論與體育學習缺乏動機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
[3]薛鋒大學生運動動機與鍛煉行為的關系——自我決定理論的視角[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