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寬
【摘要】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在從事會計工作時,應當遵守的道德規范,是社會誠信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會計誠信建設的一個熱點問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會計在整個經濟工作中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顯得越重要,但近幾年,偷稅漏稅、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的現象屢屢發生,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日益突出,如何提升會計人員的公信力、誠信度成為會計專業教育的重點。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提升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手段,在會計的教育學習中,應加強對職業道德的教育,改進教育方法,增強職業道德教育,本文將探索如何加強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職業道德教育。
【關鍵詞】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職業道德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7-176-02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活動中從業人員體現出的職業特征,包括客觀公正和廉潔自律,愛崗敬業和誠實守信等應遵循的會計行為準則。在市場經濟時代,會計人員面對的誘惑很多,成天與金錢打交道,玩數字游戲,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良好的道德水準,能淡泊名利,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允地提供會計信息。但當前卻因社會變革及市場經濟對價值觀念的沖擊,使得許多會計人員因利益驅動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了自我,使得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夠真實可靠,給國家、社會和他人造成損失。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出德技雙優的會計人才呢?個人認為應該從源頭抓起,那么怎樣算是從源頭抓起呢?個人認為由于當前絕大多數的會計從業人員都是經過各級院校培養后才進入社會的,所以從源頭抓起就是加強對學生在校學習時職業道德的培養,尤其是作為培養大量初級會計人員的中職學校,更應該在培養學生會計職業技能的同時,加強對學生會計職業道德的培養。雖然大部分的中職學校響應教育部提出的改革中職專業建設和課程方案的號召,紛紛增設了道德教育課程,但缺乏各專業具有針對性的職業道德培養。本文將從以下幾點談一下對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教學的想法。
一、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
(一)教育目標偏失,育人效果缺乏
隨著經濟全球化、知識化、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整個社會對會計從業人員職業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對會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要求,各級院校尤其是作為培養大量初級會計人才的中職學校,就需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我們培養出來的會計人才不僅要具有扎實的會計專業知識與能力,還應該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但實際上,大多數中職學校在實施會計專業培養目標過程中,仍然將會計理論知識及會計實務操作為培養內容的重點而忽視了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或者有些學校雖然開設了職業道德教育課程,但不是先充分與會計專業知識教學融會貫通后才傳授給學生,而是以應付考試內容為目的讓學生學習,偏重于應試的效果,這種教學會導致學生對職業道德要求須形成的法律責任意識和觀念不夠,因此當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遇到誘惑或困惑時,就有極大的可能會做出違背職業道德的事。
(二)教學內容簡單、教學方式落后
當前大部分中職學校會計專業開設的職業道德教育課程以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考試大綱為理論依據,以考試為導向,所講授的大多是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中有關職業道德模式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對于學生在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道德問題涉及較少。這樣就會忽視對學生職業道德意識的培養,從而降低了學生的職業修養。在教學方法上,有不少教師就教材講教材,局限于課本知識,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沒有將教材所提供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有的教師雖然會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一些案例,但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不注意提問、討論等與學生的互動環節,致使課堂氣氛死氣沉沉不能激發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思考。
(三)缺乏專業的會計職業道德教師隊伍
職業道德教育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應當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但由于對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重視不夠,大多數中職學校并沒有配備專門的職業道德課程教師,有的由禮儀教師兼任,有的則由黨政干部兼任,這種情況使得他們難以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課程教學往往缺乏針對性,難以深入。同時一般中職學校對從事會計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教師的培訓也很不重視,培訓方面的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培訓既不規范又不系統,難以適應會計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需要。
(四)生源素質影響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開展
招生難是中等職業學校普遍存在的情況。一方面,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排在高中招生的后面,使得中等職業學校招不到優秀的學生;另一方面由于學歷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特別是在不發達地區,學生不愿意上職業學校,這就大大影響了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人數,由此導致了中等職業學校為了生存,降低入學條件,而入學條件減低了就直接導致了學生的基礎差,而且道德水平也一般,進而影響了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開展。
二、如何解決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問題
(一)轉變教育理念是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基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中等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以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就不僅僅只是使他們具備較高的會計專業水平,同時還要使他們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以使他們全面發展。會計教師在會計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對會計職業道德的認識及其堅定性直接決定了教學水平和質量。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育理念,確立一種以教學為主,育人為本,德育為首的教學理念。
(二)創新課堂教學方式,筑牢學生職業道德防線
目前大部分講授會計職業道德的教師通常采用的都是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沒有將教材所提供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這樣不僅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甚至可能會讓學生產生反感。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興趣呢?我認為可以嘗試如下的教學方式,比如會計專業的教師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可以嘗試將職業道德教育滲透進去。例如,在學習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以及會計報表的填制要求時,可與學生探究為何要這樣做,若不這樣有惡果嗎?有何危害?危害大嗎?自身有損傷嗎?通過教學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必須反對;還可在教學中整合教學內容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例如,將報刊、雜志、網站等媒體上所報道的各種有關會計舞弊、會計信息失真的新聞和案例作為教學內容與學生分享,及時的進行實際教育。這樣可以讓教師能夠發揮出“引導”的作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不僅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也能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教育,使得學生離開學校后也能在工作中感悟職業道德,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不斷提高自律能力,最終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品行。
我國教育方針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把德放在了首位,這就說明教育不僅是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更應注重品行的培養。而目前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相當普遍,這就使得對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成為了刻不容緩的任務,而會計的職業道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學生需在學習、工作中慢慢感悟。所以作為學校應加速轉變觀念,以培養德技雙高的學生為出發點;作為教師應言傳身教,加強自身修養,增強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作為學生應當培養自律能力,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樹立正確的會計職業道德觀念,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志群,楊琳.對我國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發展狀況的診斷研究[J].職教通訊,2012(5).
[2]劉寶民.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新突破[J].職業技術教育,2011(10).
[3]小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立信會計出版社,2013.
[4]李煒.論中職財務會計教學的有效性[J].職業教育,2013(1).
[5]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
綱要(2010-2020年)[Z].
[6]王淑梅.對新時期會計職業道德的探討陰[J].邊疆經濟與文化, 2010(07).
[7]張珺.淺談職業道德教育在會計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2).
[8]謝姝.會計教學中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探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22).
[9]賈秀妍.淺析會計教學中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