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高職教育在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過程中,在就業導向的教育理念上出現了些許偏差,即重專業素質教育,忽略了禮儀教育的教育思路削弱了高職生的就業競爭力。筆者以為,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在于,其培養目標是勞動一線的中基層管理、技術骨干,是成功適應社會、富有拼搏精神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生力軍。禮儀教育作為個人價值實現、事業成功的“軟保障”,如何將禮儀教育與培養切實融入就業指導工作中去,為學生職業道路開辟良好開端,是新時期高職院校的重要教育工作之一。
關鍵詞:高職教育、禮儀教育、應用型人才
一、從就業視角看高職禮儀教育的重要意義
人才競爭是21世紀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內容。而高職院校作為科教興國的重要人才培養基地,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建設,培養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使其當前的首要任務。禮儀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有力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幾點作用。其一,禮儀教育是規范高職生日常禮儀的重要工具。作為公眾認可的普遍行為規范,禮儀在支配、控制人際交往活動的同時,也成為對他人第一印象的主要衡量、判斷手段。良好的禮儀規范更易贏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其二,禮儀教育是推進高職生“準社會化”進程,提高其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及社會心理承受力的重要形式。如培根所言,禮儀是“永久的推薦書”,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有助于形成更為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進而塑造個體獨立人格,滿足學生從“依賴于人”逐步向“獨立于人”的心理成長需要,提升自信自尊,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有效排遣不良情緒。其三,禮儀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職生素質修養,道德自覺意識以及自我鍛煉、改造禮儀品質。禮儀是道德素養的外化表現形式,高職生以得體的言談舉止、平和的心態、藝術地事物處理方式邁入職場,是贏得領導與同事廣泛認可、獲取長遠發展機遇的重要手段。其四,禮儀教育是塑造高職生尤其是商科生良好職業形象的主要教育手段。因此,及時加強高職禮儀教育,是在繼續加強針對性技能教育、發掘個體功能性價值的同時,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并服務于高職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的有力教育手段。
二、現階段高職畢業生禮儀修養水平分析
禮儀修養水平是衡量高職畢業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也是最為直接的標準。從整體上看,高職畢業生大多具備相應程度的禮儀素養,但禮儀失范現象仍然存在于部分畢業生中,禮儀教育仍有待改進。從現階段高職生、同時也是部分普通高校畢業生的禮儀失范現象來看,其禮儀修養存在與所受教育程度不對等的現象,具體表現在缺乏個人修養、道德規范失衡及生活細節等方面。如缺乏社會責任感,在公眾場所喧嘩等不文明行為。盡管此類現象屬于個別情況,但作為教育者,應及時加以重視,根據禮儀失范成因采取相應對策。具體而言,高職生禮儀失范原因包含以下幾點:一是外在環境因素影響,包括家庭教育偏失、欠缺禮儀基礎以及社會氛圍的負面影響;二是學生普遍存在接觸迎合外來文化的現象,對禮儀的存在發展缺乏認知;三是包括高職院校在內的大多數高等教育機構未將禮儀教育提升至相應高度,缺乏重視甚至于未開設這一課程;四是學生內在心理的人格“單面化”趨勢與禮儀規范的“多面性”產生沖突。
三、探索強化高職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高職禮儀教育定位應凸顯針對性
高職禮儀教育歸屬于高職課程體系,其角色、內容定位都應符合高職教育的職業導向性特征。從教學內容上可簡略劃分為基本常識禮儀、專業禮儀教育兩部分。前者側重于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禮儀教育,重點在于針對學生年齡、心理特征的差異,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及道德取向,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開展日常行為禮儀、社會禮儀教育;后者則指專業禮儀教育,在課程內容安排上突出職業禮儀技能培養、崗位可操作性特征,尤其是在服務行業的系統化禮儀教育中還應加入相應的地域禮儀文化特色、職業意識培養等內容。
(二)高職禮儀教育的基本途徑
其一,將禮儀教育納入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現階段禮儀課程通常被作為就業前的包裝教育在畢業或實習前夕進行教授,難以達到預期素質培養目標。課堂教育作為系統規范化訓練的有效途徑,高職院校應將其作為習慣養成教育加以實施。從入學教育開始,將禮儀教育納入規范化管理,結合日常校紀遵守、教室、宿舍文明規范,逐次培養其道德行為規范、舉止儀態以致人際關系處理,實現學生禮儀素質的實質性提高,將德育教育落到實處。其二,禮儀教育教學方式的多元化。禮儀課程并無甚深奧的理論內容,其主要特征表現為涉及面廣、實用性強。將禮儀教育落到實處,在教學方式上要體現其實效性。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儀態模擬、情景模擬、角色模擬等教學形式,將知識講授、模擬練習與具體的社交環境相聯系,從標準禮儀規范的實踐掌握著手,提高學生參與程度、發掘其社交潛能。此外,將禮儀教育與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有機結合,通過特定環境加以督促練習,使高職學生在長期的習慣保持中逐步養成得體大方的日常禮儀規范。其三,校園文化滲透,隱性熏染。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將禮儀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是文化育人的有效形式,在潛移默化中漸次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與文化品格。一是要利用物質文化環境建設,以藝術長廊、院系板報等外在顯性藝術形態陶冶學生情操;二是以校園網絡傳媒傳播人文精神,促進學生禮儀自覺意識的形成;三是繼續推廣校園文化活動,將禮儀競賽、人文素質講座等主題活動融于學生業余生活。
四、結語
綜上所述,禮儀素質作為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步入社會、走向職場的外在個人素養表現。高職教育應對建立健全相應的禮儀教育體系,在培養學生過硬技能本領的同時,也將高職學生的禮儀素質培養落到實處,使學生真正做到內外兼修,提升就業競爭力,成為人才競爭中的強者。
【參考文獻】
[1]杜南嵐,胡友根.對高校大學生禮儀教育有效途徑的探討[J].時代教育,2008(08).
作者簡介:劉潔,女,1980年6月生,保定職業技術學院 助教,研究方向:高職禮儀、禮儀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