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榮
摘要:從我國部隊當前的本質構成來看,其內部的訓練機構擔負著對部隊內的技術兵進行崗前培訓和教育的重要任務。由此看來,其訓練機構不僅應該要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充分的發揮其自身帶有的專業技術特長、教學、訓練以及科研方面的優勢,還需要與同時代的發展變革形式相結合,對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手段進行不斷的變革,以便使教學工作能夠更好地同實際的部隊作戰任務、技術兵實際的訓練內容以及其未來從事的崗位的需要相結合。基于此,本文以當前部隊中的訓練機構為研究方向,就其教學方法進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設性的改革意見。
關鍵詞:部隊訓練機構;教學改革;探索;實踐
一直以來,軍校都擔負著為部隊培養具有高素質和高專業技術水平的軍事人才的重要任務,這也是其職責所在。雖然部隊中的訓練機構同軍校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其作為對部隊的技術型兵種進行崗前培訓的重要教育機構,在部隊的人才培養以及軍隊的服務建設等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教育水平的高低,對基層部隊是否可以擁有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全面的看到該教育機構具有的重要作用和社會地位,就其當前在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并結合當前部隊發展現狀,提出科學合理的教育改革措施。
一、當前部隊訓練機構存在的教學問題
首先,我國訓練機構的教學理念十分落后。作為為部隊培養技術性兵種的重要基地,其應該以培養能夠滿足未來戰爭需求的實用型的部隊人才為主要的目標。但是,實際情況是,訓練機構并不能準確的把握當前部隊發展的規律與其重要的教學特點,使得其無法有效的定位教學目標,導致實際的教學內容同軍事需要不相符。其次,課程的設置缺乏科學性[1]。目前,我國訓練機構在進行教學課程設置時,往往過于重視理論課程的教學,而忽視了實踐性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其專業性的技術優勢無法被有效的發揮,導致教學效率偏低。
二、改革部隊訓練機構教育方法的策略
(一)完善課程教育,加大加大教學投入
要想保證各項教學措施和手段可以被順利的推行,保證教學基本條件的完整性是重要的前提。因此,應該加大對部隊訓練機構的直接投入,保證其教學基礎設施的健全。作為決定教學水平和效率的一項重要的因素,訓練機構還應該要提高對教員隊伍建設的重視度,創建一支具有較高的創新精神與業務素質水平的教員隊伍。并且,訓練機構還要定期的組織教育人員學習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從而不斷的創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內容、手段和方法,使教員可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責任。與此同時,訓練機構在進行教學改革時,還要同部隊實際的發展需求出發,分解和細化對技術型病種的培養目標,以當前部隊的崗位需求為培養的依據[2]。另外,在構建課程體系時,還應該同學兵的個性特點和心理需求出發,以軍隊目前進行的現代化建設和軍事斗爭的準備需求為原則,將技術、指揮和管理三方面知識的教學有機的結合到一起,利用創新性的思維模式進行教學訓練,從而保證課程的設置能夠同人才的培養完美的連接到一起。
(二)提高教學方法改革的力度
目前,我國訓練機構采用的大多數都是“以教學人員為課堂知識的主要講解者”的教學手段,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此種教學模式下,學兵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傾聽者,教員和學兵之間、學兵和學兵之間并沒有進行有效的互動,這對于培養學兵的創新思維和能力是十分不利的,所以,這種教學模式下也往往很難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面對此種情況,我們應該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不斷的創新和改進教學方式,優化組織訓練的模式。對此,教員可以選擇啟發型、研究型、討論型或者是調查型的研究方式,將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互動式、自主學習式或者是任務式的能夠有效的培學兵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的新型課堂教學[3]。除此之外,在日常的教學中,還需要不斷的轉變學兵的學習理念,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還可以將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應用其中,利用多媒體技術、錄像片等教學軟件來不斷的豐富教學的內容。
(三)將教學同崗位需求相結合
在以往的部隊訓練機構的教學活動中,其主要重視的是對學兵在理論方面的教育,忽視對其創造性思維精神能力的培養,使得其主體地位的作用被弱化。面對此種情況,筆者建議:訓練機構可以加大對于實踐性教學的教育力度,不斷的完善其實踐教學的教育體系,充分的調動起學兵的主動性與能動性[4]。首先,可以加大野外訓練的頻率和力度,提高其實際的工作能力;第二,建立教學和實踐基地,提高其實踐教學力度。另外,還應該針對不同學兵將要入職的崗位,實行針對式的教學方式,將崗位的需求同實際的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參加培訓后的學兵能夠同崗位相適應。
三、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能夠使軍隊始終可以保持較高戰斗能力的一項重要的手段,對部隊的技術型兵種進行教育訓練,不僅可以提升我國基層部隊的整體戰斗力,還可以提高其技術水平。因此,我國部隊中的教育訓練機構應該以提高學兵的實戰能力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將提高其創新精神和能力當成主要的教學任務,從而更好地滿足我國基層隊伍的要求,為帶有我國特色的軍事變革提供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寧.裝甲兵訓練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華南理工大學,2012
[2]楊安勤.裝甲兵訓練機構教學訓練保障能力評價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
[3]任紅.采用績效技術提高部隊培訓效益——高校教育技術與部隊培訓的結合[D].遼寧師范大學,2004
[4]楊驥.作戰部隊士官培訓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5
作者單位:69213部隊61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