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蕓 沈浩 王力偉
摘 要 從高校現狀來看,大學生的逃課現象已成為客觀現實,然而相關學者研究逃課問題的根本目的在于大學生的未來發展,而關乎大學生逃課的本質在于所上課程與未來職業發展的相關性,大多數的大學生是有其理性判斷的,對其成長及職業發展有巨大幫助的課程他們絕對不會錯過,因此讓大學生認識到相關課程與其未來發展的實質相關性,同時多方面加強課程設置與大學生未來發展的契合度,才是緩解大學生逃課現象以及提升高校大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大學生逃課 成長 職業發展
減少大學生逃課現象,進而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培養出祖國需要的人才,是每個高校所期望的。而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培養其未來職業發展所必備的素質,提升高校的就業率,幫助大學生達到他們進入高等教育所對未來成功的期望值,也是高校的辦學目的以及社會對各個高校的期待。對于大學生來說,經歷了長達十余載的學校教育,為自己找一份好工作是每個大學生的基本目標。針對大學屢見不鮮的逃課現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基本認知,不論他們是否參與逃課,都期盼自己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而站在國家與社會的角度,高校存在的目標是培育出為社會和國家做貢獻的各方面的有用人才,因此大學生逃課及大學生未來成長及職業發展這兩個重大命題都是非常值得探究與思考的,而且兩者也存在著必要的聯系與相關性。
一、大學生逃課隨年級遞增現象與職業發展的關系
根據現有的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的逃課率存在著隨年級遞增而遞增的基本現象。當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發展規劃越來越明晰的時候,他們對自己課程選擇的把握度便越來越高。大學生逃課問題的主要矛盾在于大學生自身,逃不逃課,關鍵在于他們對逃課問題以及其所帶來的對自身影響的基本認知,當他們認為所上的課程對其自身發展的作用越大時,逃課的可能性便越小,當然這要排除不可抗力因素的存在。
初高中學生沒有出現的嚴重的逃課現象,排除更嚴苛的學校管理制度的影響因素外,主要在于學生心中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叫做“我要上大學”。而上大學需要學習好所有課程,這樣的基本認知便杜絕了逃課現象的泛濫,如果大學生能夠提早樹立明確的職業目標和個人理念,便會對自己的行為起到實質性的影響作用。
其二,逃課現象隨年級遞增的問題也體現了現有大學課程設置的科學性所在,高校將綜合性素質課程放在低年級是明智之舉,但大學生逃課仍是普遍現象,因而學校所開設的課程必須與學生成長有著較大的發展相關度,同時讓學生明確其所學課程對未來的巨大發展作用。
二、大學生逃課的專業性及選擇性差異與職業發展的探究
普通高校與職業性技術學校的一個關鍵性差異在于對其綜合素質的培養,必然的就會開設一些有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長遠發展的課程,而現狀往往是這些課程反而缺勤率很高,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學生抱著這些課程與自身發展無重要關系的心態,而事實上,大多數的老師同樣沒有重視。因此對于非專業性課程,學生和老師應該都要警惕,第一,學生明確非專業課程同樣關鍵;第二,老師也要高要求對待,第三,學校在課堂設置上,也應該對非專業類一視同仁,比如將非專業性課程安排到學生比較容易逃的晚上,本身就是對相關課程的不重視;再者,在非專業課程的考核上,也應該加強力度。
社會的需求遠遠不是專業課上的知識能夠滿足的,特別是面對當前社會的人才結構性缺乏問題,應該引起大學生重視,學習好其他方面的東西,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不失為未來職業發展的一條良徑。而盡管現在實行選課制度,仍然存在著由于開設課程的限制,很多學生無法選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課程,這也是造成選修課逃課率較高的原因之一。同時,因為選修課上所學的往往都只是簡單涉獵且老師要求不高,因此學生無法達到最開始選擇此門課程的目的,學習的東西往往不能為之所用,因此對未來職業發展上的幫助便也不是很大。
三、大學生隱性逃課的危害與其對未來發展的影響
大學生隱性逃課,指的便是大學生“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問題,這一現象相對于顯性逃課而言,往往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老師和學校對逃課問題采取的很多措施在隱性逃課問題上根本是無濟于事的,所謂的強制性考核甚至還會加劇這一問題,往往達不到解決的效果。隱性逃課首先是對大學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其次隱性逃課的學生名義上沒有逃課,但會給自己一種仍然在學習的假象心理,事實上無任何收獲,對其的發展十分不利,留給學生的印象便是“上了大學,我什么都沒有學到。”這種認知往往使得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十分的迷茫,心理上失去自信,無所適從,往往還會導致惡性循環。甚至對于有所職業規劃的學生來說,也會對自己的選擇提出質疑,因而變得猶豫不決。
因此,隱性逃課對大學生未來發展的危害是潛在的,而由于隱性逃課的關鍵還是在于大學生自身的自制力,所以解決這一問題主要還在于是學生明確其與未來發展的重要關系。同時,也要注意到大學生對于老師的高要求和很強的自由選擇意識,因此,老師們也的確是要在了解學生心理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課程作出合理化的安排,讓學生真正接受所講的知識才是目標,否則對學生而言的確沒有任何的意義。
四,大學生逃課對職業發展的相對合理性探究
談到大學生逃課,人們的基本認知便是不好的,根據前期有關學者對逃課與考試成績的相關性研究表明,“大學生逃課對期末考試成績具有統計上顯著的負面影響”,這或許是逃課最直觀的弊病。但考試成績是進入大學的唯一衡量標準,大學生找工作及未來發展,專業學習成績卻不是唯一了。因此大學生逃課的確存在著合理化的時候,特別是與未來職業發展相聯系起來。對于對自己未來有著明確規劃的學生來說,當他們所上的課程與自己本身的計劃有沖突的時候,他們的選擇毋庸置疑是逃課,畢竟上課不是目的,學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才是目的。
很多大學生因為參加各種社團組織活動而選擇逃課,且在大學里就有職業規劃的學生中,很少能做到不逃課的,而學校對于此類學生也往往是無可厚非。大學,是學生走向社會的儲備站,大學生仍然需要學習很多的社會技能與其他方面的知識,這是他們未來發展和成長所必備的,特別是在職業規劃上,現在越來越鼓勵學生自主創業,那么自主創業所需要的條件和素質,顯然需要學生在更多方面的錘煉。當然,這不能作為學生逃課的正當理由,但的確也反映了一些無可避免的問題。而對于這兩者間的矛盾所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學校可通過其他措施能夠解決。且站在培養學生的初衷上來說,往往高校對學生在未來職業發展上的成就更看重些,而在此過程中所必須要違背的一些書面規則顯得無足輕重了。因此,對于逃課現象在此問題上,我們仍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五、結語
從現實而言,大學生都希望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前提則是必須要具備勝任此類工作的基本素質和要求,具備相關的能力。想要學生在大學課堂上學到與職業發展相關的必備的能力,則必須提高課程與大學生未來發展的契合度,這不僅是會大大降低高校的逃課率,更會是為國家和社會培育出有用的人才。并且,對于大學所開設的課程,最重要的是必須要讓學生明白其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對于每一個積極上的大學生來說,未來良好的發展是他們努力的目標,更是他們上大學的出發點,只有他們認識到這樣的實質性作用才是真正解決大學生逃課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有效措施,同時為大學生的未來成長和職業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指導老師:彭衛民
參考文獻:
[1]樓潤平,盛革,楊德鋒.大學生逃課對考試成績影響的實證研究[J].考試研究,2013-07-10.
(作者單位: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