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魁
摘 要: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是針對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氣氛的營造具有一定難度,需要一定的策略。為此,語文教師要不斷強化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熱情,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目前,如何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當今教育領域的關鍵,主要探討了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教學思想;課堂教學;主體作用;教學效率
在新課改的推進下,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擺脫傳統語文教學中的乏味和枯燥,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基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追求的目標是學生掌握了多少,而不是教師傳授了多少,只有學生進步了,才能體現教學成果。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學素養。
一、摒棄傳統的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
傳統的教學思維認為語文的學習就來源于課本,這也是長期延續下來的思想。學習的終極目標是應試,片面強調應試的內容,忽視素質教育,不重視學生實踐水平的提升,使得學生文學方面的基本功不高,綜合素養較低。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課本知識體現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應試以及對基本素養的追求。因此,教師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對傳統觀念進行正確分析,取其精華,棄之糟粕,更新教學理念,對課堂教學項目進行不斷拓展,與時代接軌,保證課堂教學的豐富多彩。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學的主體是教師,以教師對知識的傳授為主,教師“一言堂”比較嚴重,這一教學模式極大限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團隊意識。在新的教學思想中,學生是整個學習的主導,在課堂中占據主體地位,所有教學行為都需要以學生為核心,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學生為中心,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其能夠主動學習。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團隊精神的培養,進行合作研究與探討,實現自主性學習。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應圍繞學生展開教學,運用各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積極引導,滿足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需求。
三、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之后,就會進行自覺性學習,主動去分析、研究和探討,這是提高語文學習水平最根本的方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興趣和好奇心的培養,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教學。同時,優越、和諧的教學情景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營造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
如果課堂氣氛比較沉悶,那么就會對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思維產生極大的制約,就會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因此,教師要學會營造教學氛圍,調動和活躍學生的思維,使整個課堂秩序顯得愉悅與和諧,降低學生的壓抑感,避免強制性學習,使學生保持一種輕松的狀態學習。只有這樣,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被開啟,才會對語文產生興趣,將自己置身于文學的海洋。因此,語文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開闊視野,擴充知識量,同時,還要具備對學生進行有效組織和管理的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以便更好地教書育人。
五、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創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當前,高中語文課堂主要的教學方式為“滿堂灌”,教師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地記錄知識點,這種教學方式與主體教學恰好相悖離,不符合教育改革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文章、題材,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1.對課堂提問教學進行創新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方式被廣泛應用,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具有較強的藝術性。教師對于提問,要打破常規,進行創造性的突破,其中,問題的質量是主要因素。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保證問題具有較高的啟發性,能夠誘發學生進行思考。同時,問題不能枯燥無味、平淡無奇,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生的熱情。注重問題設置的時間,不能毫無章法。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拓展性,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開拓。問題的層次感也十分關鍵,要符合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范圍,問題的層次為由易到難。在提問教學的合理應用下,實現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
2.注重激勵法的運用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使學生樹立對語文學習的信息和決心。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別,結合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鼓勵其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3.積極推行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法的應用,能夠使得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和形象,拓展學生思維,增大信息量。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自行制作課件,創建合理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得學生切身感受到知識的存在,促進課堂互動。
綜上所述,一個高效、和諧的高中語文課堂需要將學生作為主體,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進行不斷創新,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為增強課堂教學效果進行不斷的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周利梅.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