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娟
【摘 要】中藥預防重在培養學生對疾病的預防意識及能力,是我國高等技師院校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中藥預防專業培養目標是為社會提供疾病控制與預防保健等的合格人才,而重理論、輕實踐傾向仍然制約著教學改革的發展。本文將從當前技師院校中藥預防專業人才培養問題出發,就深化教學改革提出積極的應對建議。
【關鍵詞】預防醫學 教學問題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5-0087-01
培養合格的技能型專業人才是技師院校專業定位的關鍵,對中藥預防專業教學來說,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著力從社會中藥預防專業人才需求上來深化教學改革,不僅是高等醫學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推進我國中藥預防專業人才培養進程的有力實踐。本文將從中藥預防專業人才培養問題入手,就其不足提出有效的應對建議。
一 當前中藥預防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問題
作為面向社會培養技能型專業人才的技師院校,其人才培養目標是非常明確的。中藥預防專業教育不僅要面向社會疾病控制及預防保健工作的需要,更要從醫學實踐中提升畢業生的適應能力,尤其是在緊急狀態下能夠處理各類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然而在當前的技師院校中藥預防專業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以下問題:(1)對理論知識教學側重,實踐與預防環節不足,如在學時安排上,知識型學科課時所占比例較大,而與現場調查與疾病控制相關的實踐課程較少,學生分析與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較差。(2)在科研投入及運用上顯得不足,中藥預防專業學生要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素質,而傳統預防醫學教學往往忽視了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不注重實驗課程中對科研選題、設計、實施及結果分析等方面的應用,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嚴重不足。如有些技師院校實驗室建設不足,實驗教學方式還多停留在演示操作上。(3)對于英語的應用水平不高,預防醫學實踐與國際學術成果的交流中都需要英語,而英語作為預防醫學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在部分技師院校安排的課時不足,英語教學僅限于對常規知識的講授,缺乏與中藥預防專業的有效結合。
二 中藥預防專業人才培養的建議
從中藥預防專業實踐及未來職業發展來看,學生具備必要的溝通能力,能適應各類工作環境,并能從中藥預防專業的學習中形成一定的疾病防控能力。因此,在技師院校人才培養實踐中,應從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及實踐環節來優化教學對策,改進教學方法,促進中藥預防專業人才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1.在理論教學中的對策建議
預防醫學理論教學是對學科知識的高度分化與綜合,通過對學科間特色專業知識及綜合優勢的分析,從中藥預防專業教學內容改革中強化對勞動衛生職業病學的教學,并能從環境衛生學來重構教學體系,實現勞動衛生職業病學與環境衛生學的學科融合。從研究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上,從研究醫學病癥的方法、手段及內容上實現學科間的交叉與互補,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增強了學科知識的實用性,還能減輕學生負擔,促進職業與環境衛生學的滲透與發展。同時,在教學方法改革實踐中,將傳統的知識講授模式進行革新,引入問題教學法思路,以客觀實際的問題來創設課程教學環境,提升課程教學效率。如通過對學生進行分組,可以從具體的疾病控制案例分析中,歸納出誘發疾病的病因,并從其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上來完善相應的診斷對策,從而增強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對疾病防控的分析與解決能力。另外,現代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實現了將多媒體技術與學科知識的滲透,特別是靈活多樣的音視頻教學資料,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性思維。
2.在實驗教學上的對策建議
實驗環節是醫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獲得必要技能、激發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對于中藥預防專業實驗教學來說,在實驗室設備及實驗教學投入上顯得不足,不利于學生開展針對性的實驗。為此,要從完善實驗室課程教學制度上,從實驗室設備、儀器及試劑的使用上,實行指導教師負責制,并由學生組成研究小組,通過選題、實驗、設計、資料分析、總結報告等環節來強化實驗的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和科研素養。
3.在實踐教學上的對策建議
實踐教學要結合中藥預防學科實際,從臨床實習上確保學生實習管理的有效和有序。如對實習醫院的選擇上,對學生實習要求、實習成績的考核等,都應在中藥預防實習中量化指標,提高學生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協作能力,進一步強化外語教學,切實從英語教學中凸顯預防醫學學生的專業水平,如參閱國外教科書來統編現有教材,拓展學生的認知面。強化對學生專業實習的指導,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中藥預防專業學生在應對衛生防疫及疾病防控等工作時,自身適應能力的培養十分關鍵,一方面從專業實習上讓學生強化對預防工作的思想認識,強化對自身學習積極性的激發;另一方面從實習環節注重學生工作能力的培養,盡快適應各部門的工作程序及協同要求,如通過對疾病病例的討論與學習,能從衛生保健及環境衛生等課題實踐中積極融入實際工作,提高學生認真對待專業實習的自覺性。
參考文獻
[1]祖強、蔡寶昌.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1)
[2]馬新飛、吳啟南、洪駿等.中藥學學科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藥學教育,2014(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