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喜龍 王有志 李寶昌
摘要: 高等職業教育應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直接能為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人才。采用開放式《水污染控制技術》創新教學平臺建設與實踐是工科學生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進行工程師基本素質培養最為關鍵的一個步驟,是學生走出校門前的最后一道“深加工”工序,是實施學生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通過學生獨立完成水處理工藝選擇、工藝計算和平面圖、高程圖、單體構筑物及其大樣圖設計,進行工程概預算和工藝技術經濟性分析,撰寫畢業設計,著重提高學生綜合應用基礎理論創新能力、圖件繪制和文本編制水平,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作風和認真的態度,樹立事業心和責任感,并與工程實際接軌。開放式《水污染控制技術》創新教學平臺建設與實踐是工程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動手和創新能力的綜合訓練。
關鍵詞: 水污染控制技術; 教學平臺; 建設; 實踐
1引言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項集城市污水和農業生產廢水收集、輸送、處理、綜合利用,以及降水匯集、處理、排放為一體的系統工程,是保障城鄉社會經濟活動的生命線工程和水環境保護、水生態維護的安全工程。而水污染控制工程相關設計和建設是實施降污減排、開源節流,提高污水處理率、污水排放達標率、再生水回用率和污泥無害化處理率,發展循環經濟,保護水資源和水環境,實現城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進行水污染控制工程設計,是環境工程及環境科學、給水排水等專業為實現本科培養目標要求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由于教學過程、教學要求或深度不同,采取開放式《水污染控制技術》創新教學平臺建設與實踐,能夠為高等職業教育應培養學生具有真實的職業能力,具有一定的方法和社會能力。
開放式《水污染控制技術》創新教學平臺建設與實踐是課程設計學生進行工程設計學習或實踐的基礎,是為了加深對水污染控制工程基本理論、工程設計的學習與理解,使學生掌握專業文獻、工程規范、設計手冊等設計資料使用方法,掌握水處理工藝選擇、工藝計算方法,掌握平面布置圖、高程圖繪制方法,進行有關工程設計文件編寫和工程圖紙繪制的一種訓練學習或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過程。
2水污染控制技術創新教學平臺建設目的和意義
通過《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和技術基礎課程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掌握有關污水處理工程方面的理論知識,開放式《水污染控制技術》創新教學平臺建設與實踐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使學生加深水污染控制技術理論授課的內容,其目的是通過課程設計鞏固提高學生設計計算能力,培養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水處理工程中污水處理廠站設計計算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培養訓練學生使用設計手冊和設計規范進行設計的能力,使學生在設計、計算、繪圖等方面得到鍛煉。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設計問題的能力。
3在教學過程中的改革
3.1采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及資源庫建設
目前,《水污染控制技術》的授課方式還是板書的形式。作為一門工程類的專業課,僅僅使用板書這種單一的授課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弊端,課堂單調乏味,不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各種媒體手段的綜合運用,無疑為新課程帶來了勃勃生機。新課程要求教師的教學活動將不再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照本宣科”即可,而是需要教師能利用各種媒體,廣泛運用包括多媒體技術、各學科在內的多角度、全方位知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討論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完成師生共同發展的目的。由于計算機具有儲存、自動歸檔和隨時檢索的功能,教學材料不再是相對固定的了,而是以最快的速度,為教材補入新的信息,并隨時以不同的形式提取和積累。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下載多媒體課件,用各種不同的信息,如數據、文字、圖象、動畫、聲音等有機整和在一起,進而展示事物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系,使抽象的圖形、數字、呆板的文字,變成賞心悅目的畫面,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創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媒體相關的教學資源形式多樣,可以起到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活躍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轉變教學方式等。如何構建和利用形象生動、有聲有色的資源庫便成為目前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教學改革的重頭戲。
3.2注重對學生工程實踐意識的培養
《水污染控制技術》是一門工程專業的課程,目前采用的理論教學方式,不僅內容枯燥乏味。而且缺乏對學生工程實踐意識的培養。使學生陷入“死讀書,讀死書”的怪圈,難以適應社會的要求。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采取了下列方法:(1)講解專業理論時,盡量多的引用工程實例,讓學生自己在工程實例的講解中體會專業知識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從而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興趣。(2)在課堂上,力求將日常生活中應用到的專業理論的實例引入課堂,從而讓學生感覺從理論貼近實際很容易,拉近枯燥的教學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
4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改革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2+1”人才培養模式下,采取開放式《水污染控制技術》創新教學平臺建設與實踐,我院與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校企合作基地,一年的校外管理是個重難點難點問題,絕不是學校和企業間的簡單移交,要讓學生明確“2+1”是一個完整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同時征求企業意見,校企共同認可、嚴格執行。以職業崗位標準要求為培養目標,以市政建設一線工程管理人才需要為依據,使學校教育貼近生產、貼近企業、貼近社會,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盡快縮短適應期,盡快適應市政行業對管理人才的需要。可實現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與企業的需求完全吻合,有利于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獲得真實的職業訓練和工作體驗,促進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提高,同時增加對社會的了解,增強就業能力和競爭力,實現人才培養與職業崗位標準的零距離對接。
5總結語
開放式《水污染控制技術》創新教學平臺建設與實踐是工科學生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進行工程師基本素質培養最為關鍵的一個步驟,是學生走出校門前的最后一道“深加工”工序,是實施學生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通過學生獨立完成水處理工藝選擇、工藝計算和平面圖、高程圖、單體構筑物及其大樣圖設計,進行工程概預算和工藝技術經濟性分析,撰寫畢業設計,著重提高學生綜合應用基礎理論創新能力、圖件繪制和文本編制水平,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作風和認真的態度,樹立事業心和責任感,并與工程實際接軌。
參考文獻:
[1]《水污染控制技術》,王有志 主編,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
[2]中國市政工程東北設計研究院. 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1冊)常用資料(第二版)[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項目來源: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改工程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JGZ20120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