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萍
【摘 要】體育教學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就是通過身體鍛煉、技術訓練、競技比賽等方式達到增強體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加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才能使小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育活動的開展還能增強小學生的團結意識,培養小學生“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理念,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體育 教學質量 提高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5-0160-01
新課改的實施,給教師的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教師不僅僅需要向小學生傳授知識,更需要引導小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新課改以前,教育工作者不注重體育教學,甚至覺得開展體育課程是在浪費學生學習的時間,即使課程表中有體育課程,也經常會被其他教師占用。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精神上得不到放松,身體上也得不到鍛煉,導致學生們身體素質較差,精神也比較壓抑。
一 體育教學的現狀
1.課堂散漫,學生積極性差
一直以來,體育都不被看作是一個學科,學生對于體育教學持隨意的態度,教師對待體育課程也不嚴肅,體育課上比較散漫,做完基本的準備活動后,學生們就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完全忽視體育課程,使開展體育教學失去了意義。教育工作者應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小學生愛上體育課,讓其認識到體育教學對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師生互動不足
體育課程是需要師生一起合作完成的課程,小學生把自己對體育課程的看法與建議告訴教師,教師按照學生的要求對體育教學方式進行改進,使體育教學的方式更易被學生接受。但由于傳統的教育理念要求“尊師重道”,這使得教師與學生處于兩種身份地位,致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師生之間達不成共鳴,從而造成體育教學質量較低。
二 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措施
1.創造良好的體育教學氛圍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充當的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不僅負責對學生思想的引導,也負責為小學生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師要和藹教學,使課堂氛圍嚴肅活潑,教師與學生要平等、和睦相處。同時,教師要改變說教式教學,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在一旁負責監督指導,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表達能力、運動能力,使其成為學習的主體。
2.定期組織比賽活動
小學生正處于精力旺盛且好勝心強的階段,適當地進行比賽活動可以激起小學生的好勝心,增加他們的積極性,并且能夠激發他們的運動潛能,讓他們在比賽中鞏固教師在教學中教授給他們的體育基本技能。在比賽中可以看出小學生們體質的差異,教師可以根據他們體質的不同,對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因材施教,揚長避短,發揮每個學生的長處。這樣,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更能增加小學生的自信心,使其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
3.提高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小學生對體育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體育教學工作就會事半功倍。他們在課堂上會積極地參與各項體育活動,課后也會進行體育運動,強身健體,提高身體素質,為好好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反之,如果小學生對體育課程不感興趣,他們在課堂上就會采用消極的態度,抵觸體育教學,體育課程的開設就會變得毫無意義。教師應增加對學生的了解,采用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對現在的體育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讓小學生真正接受體育課程,并熱愛體育運動。
三 體育教學的意義
沒有好的身體素質,學生就會因為心理壓力過大,抵觸學習知識,導致學習成績下滑,所以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體育是其他教學課程能夠順利進行的基礎。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提高小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可以促進小學生積極地參加體育活動,娛樂課余生活,增強身體素質,使小學生更加自信、開朗、大方、活潑,遇事積極主動地面對,不怯懦、不逃避,使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提高自身修養。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在我國的體育教學依然存在著各種問題。教育工作者應重視體育教學,調動小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找到體育運動的樂趣,使他們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體育鍛煉,放松精神,勞逸結合,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沈鳳達.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途徑與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2(1):91~92
[2]儲偉.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途徑與策略研究[J].新課程學習(下),2014(2):74~75
[3]張磊.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途徑與策略研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4(2):12~13
[4]李曉慧.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途徑與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4(3):108
〔責任編輯:龐遠燕〕